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体验中秋民俗,学习非遗技艺。9月18日,"同喜同贺中秋同欢同乐佳节"——2021年我们的节日·中秋暨老外@Chongqing·耍得巴适城市体验活动在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云林天乡风景区举行。柬埔寨驻重庆总领事馆领事洪帕倪、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领事安杰,以及来自英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比利时等20个国家的33名在渝工作生活的留学生、外国友人欢聚一堂,与当地居民一起做月饼、学非遗、游乡村,共度欢乐的中国传统佳节。  相似文献   

2.
本市焦点     
《重庆与世界》2017,(7):6-9
<正>2017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3月15日晚,在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瑞相广场,市级非遗项目"中敖火烧龙"正在进行表演。当日,2017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正式拉开大幕,来自海内外的40万名游客在宝顶山景区尽情分享了一场盛大的旅游文化大餐。该活动将持续到5月3日,期间将有30余项川渝两地非遗项目在现场展演。  相似文献   

3.
正在发言台上,一张张自信的外国面孔,说着一句句流利的中文。他们激动地脱稿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奇遇记",来自越南的阮氏芳感叹:"在中国留学的3年,是我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时间……"这是5月10日,在渝举行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开班仪式上学员代表们发言的一幕,他们是来自20个国家的26名青年汉学家。此次来渝研修学习中国文化,分享和续写他们的中国故事。"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中国文化部和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7月12日,"宁波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首场活动在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东吕村文化礼堂举办,精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加。据悉,"宁波非遗进礼堂"系列活动系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活动将持续到10月,其间将举办30场非遗课堂,向30个村的村民教授面(粉)塑、香袋制作、剪纸、内家拳等非遗项目,同时还有以乡愁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相似文献   

5.
正4月29日,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仪式在西南大学光大礼堂举行。来自马达加斯加、也门、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尼亚4国的10名外国青年经过17天的用心创作,在中方志愿者一对一的协助下,深入重庆市大渡口区、江北区、北碚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荣昌区、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拍摄地,合作完成了10部纪录片,用镜头阐释了"家庭·家园·家国"主题下的中国"家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市政府组织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外国朋友体验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四明内家拳、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技艺培训等。2015年10月30日,在四明内家拳馆,师傅夏宝峰和资深弟子们给一群在宁波参观的德国高中生演示和教授基础的四明内家拳,一种宁波独有的内家拳术。这是"国际友人体验宁波非遗"活动内容之一,旨在向外国友人和在甬留学生们宣扬宁波传统文化。夏师傅叫了几个学生上来,开始演示  相似文献   

7.
正看花车巡游,与万人健跑,逛明清古居,赏非遗展演,观乒台激战,证草星崛起!3月30日至4月4日,持续了整整6个日夜的2017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圆满落幕。本届庙会以"唯善呈和·感恩祈福"为主题,以"旅游盛会、百姓节日"为宗旨,开展了文化、旅游、商贸、宗教外事等活动40项,共吸引丰都以外游客150万人次,再创庙会参与人数新高。  相似文献   

8.
“哟嗬喂,什么红来舍,红满天啰,什么红在田中间嘛……”满山花海间,木洞山歌非遗传承人柯俞先带领着一群“洋弟子”唱起山歌,跳起舞,外国友人乐在其中,学得有模有样。5月20日,“陆海之约·2023畅享巴南”主题活动之一“老外@Chongqing耍得巴适”活动在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举行,邀请在渝工作、生活的10名来自俄罗斯、英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外国友人,走进石龙镇绣球花基地、大桥村蓝莓采摘基地和古御工艺品木雕创作基地,体验中国非遗文化,观赏传统手工技艺,感受乡村振兴呈现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正沂南县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过程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创意经济的全面兴起正好为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创新;"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的创新;"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创新传承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北碚白居易老茶馆见到Pablo时,他正和朋友们一起品茶。Pablo来自阿根廷,中文名潘楚天,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外籍教师,在重庆生活了8年。去年10月,潘楚天和西南大学学生王芊懿共同完成的微电影《渡娘道》,是"2020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活动的10部优秀纪录片之一。《渡娘道》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的是普通农村妇女孙德红成长为高档民宿"清欢渡"老板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正>9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隆重举行。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回顾设立"文化遗产日"1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经验,举行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五大类主体活动,400多项学术交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非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大格局下较为热门的文化之一。当下,全国上下开展"非遗热""文创热",随着《中国非遗品牌计划》的正式推出,使得非遗品牌步入中国品牌计划的行列。湛江市级以上非遗数量92项,排在广东省第9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广东都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湛江非遗进行可用性分析,详细将非遗文创的分类及划分与非遗类型、资源存在形态、资源倾向性及可开发文创产品方向关联,再到对湛江非遗保护驱动力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进而就湛江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化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展开论述,这些为今后湛江非遗旅游文创指明研究和发展方向,也为湛江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化寻求更多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月读     
正9月19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前往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场考察。他强调,要坚持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交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主办,突出"创意、创新、创富"主题,参展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及非遗文化、旅游文化、印刷图书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工艺美术书画、汽车文化等六大板块,集中呈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点赞重庆     
正"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重庆,看到这里高楼林立、交通发达,让我很吃惊。在我看来,重庆是最能体现中国味的。"这是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达夫拉特佐达·帕对重庆的印象。"大足石刻精湛的雕刻手法,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川剧变脸与喷火表演非常精彩,惊喜不断。重庆真是一座值得游玩的城市!"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赛义多夫对中国文化称赞不已。访渝期间,重庆—上合组织国家经贸人文合作座谈会代表团一行实地参访了两江新区、物流园区和工贸企业,深入  相似文献   

16.
贺煜 《重庆与世界》2016,(39):62-65
9月8日至11日,第五届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重庆19个区县、全国25个省市及5个外国领事馆、1家外国友好文化企业等近千家文化单位组团参展,全面呈现重庆、  相似文献   

17.
韩姝  黄永慧  邓光燕 《理论观察》2023,(12):118-121
随着《“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非遗传承从田间地头迁徙到互联网,内容与技术适配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非遗的数字化传播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探索空间。承载巴渝文化风貌的重庆非遗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借助网络内容分析法发现,重庆非遗数字化传播系统的“传播主体”“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递与互动”四个要素面临发展困局,为促进非遗的创新传播、创造性发展还需“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本研究根据重庆非遗传播情况所总结的发展路径或可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优化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李双  陈科峰  方琳 《宁波通讯》2014,(12):66-69
阿拉非遗汇活动是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对文化惠民、用文化托举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这一公益平台既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提供了展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日益压缩的生存空间里坚守,又为市民开启了一道参与体验经典传统文化的大门,静默凝神,对话传统,感受非遗人的淳朴,触摸自己内心深处久违的感动,找寻精神根脉。  相似文献   

20.
非遗文化翻译既是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且地方特色突出,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强化黑龙江非遗文化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措施.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出发,旨在研讨提升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阐明了黑龙江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欠缺之处及形成的缘由,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