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非 《中国商办工业》2011,(12):206-207
在国外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违法性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在其本质的理解上,客观违法性论处于通说地位。而在我国,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是等同,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主客观的统一。故与外国客观违法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葛欣  孔佰洪 《商》2015,(4):198
刑事违法性是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中犯罪的特征之一,其本身具有特定内容,要想明晰刑事违法性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尝试从分析刑事违法性中的“法”的范围入手,并比较其与作为大陆法系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违法性的不同,进一步剖析。文章最后还通过阐述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以更深入地把握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刑事责任被普遍认为是犯罪与刑罚的中介。犯罪的本质特征就是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法律特征是刑事违法性。[1]具备犯罪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的行为就必然受到刑罚处罚吗?作为犯罪与刑罚间纽带的刑事责任是否真起到了桥梁作用,即是否所有的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否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承担了刑事责任?本文以大义灭亲为引,试分析在这类案例中,刑事责任的归属和轻重,以明示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缺陷,促进公民法治意识进步,达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桂光泽 《消费导刊》2010,(5):117-117
目前刑法学界存在社会危害性理论备受指责的现象,有学者甚至认为应将其逐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本文通过概念解剖,分析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违法性的关系,认为社会危害性不但要保留且在我国犯罪构成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对于本罪的客观特征,理论界素有争议,主要表现在持有型犯罪论和不作为犯罪论之间的分歧。争执的焦点集中在对本人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行为性质的认定上。持有型犯罪论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其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持有超过合法收入的  相似文献   

7.
熊姝丹  董鲁杰 《中国市场》2012,(18):130-13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医疗技术。在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向社会道德和法制提出新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为器官买卖,人体器官像商品那样"流通",人类的尊严和人格被物质化。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买卖问题进行研究,阐明了其违法性,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最后提出我国刑法应该将其规定为犯罪,以此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和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8.
扶帅 《商》2013,(13):214-214
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犯罪成立须依次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不一定违法,违法的行为不一定有责。责任阻却事由是指虽然有违法行为,且侵害了法益,但因为有免责事由的存在而不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徐贞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52-253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由"四要件说"开始向"三阶层体系"转变,客观上促成了客观共犯理论的产生。共同犯罪首先是一种客观意义的犯罪,最终才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这就是认定共同犯罪中的客观共犯主义。在客观共犯主义下,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犯形态、实行过剩和共犯的处罚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客观共犯主义和"法定符合说"、"部分犯罪共同说"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以此来认定共同犯罪,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质体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策略,只有其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社会效应时政府才能依法规制。价格歧视的反竞争效应是判定价格歧视违法性的基点。纵向市场与横向市场中价格歧视存在的形态对价格歧视违法性的认定有较大影响,应区别适用违法性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与立法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是根据法律所规定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主体的多重法律认定的。我国刑法规定的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缺乏科学性,以客观损失“量”为基点确认罪否的立法模式,在商业秘密犯罪中是完全不适宜的。这种立法模式在违法与犯罪的划分上不科学,导致在实践操作中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极为困难。应借鉴商业秘密法律制度较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商业秘密专门法规,以附属刑法形式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则更具有现实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等内容。本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罪的行为特征,并使之与传统犯罪的行为方式进行比较,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利于司法实践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常会  刘莲芝 《商》2013,(17):248-248
作为犯罪阻却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对自身可支配权益的许可,允许他人对自己的上述可支配权益实施侵害的行为。很多国家均在刑事立法中明确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我国刑法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已较为常见。对被害人承诺进行研究,对行为人定罪量刑甚至排除其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芹  毛荣华 《商》2013,(21):398-398,397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缓刑适用标准变得更为细化,但新缓刑适用四个标准要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把握却有些虚无;根据语义学的理解和规范刑法体系的对比理解,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而较轻则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参照物,情节较轻应该首先确定每一个具体犯罪的参照系,与之相比较,较轻的才可以考虑适用缓刑;司法实践中判断犯罪情节较轻一般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5.
浅议受贿罪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索贿、受贿的犯罪愈演愈烈。界定受贿罪与非罪需要正确分析犯罪主体与客体、确定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并对受贿罪进行合理分类。这对司法机关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良飞 《消费导刊》2013,(9):176-176
我国民法学界对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最根本的差别是“三要件”说和“四要件”说的对立。这两个学说的对立又主要集中在是否承认违法性是侵权责任构成的独立要件。本文倾向于“三要件”说,过错行为本身已经吸收了违法性的概念,所以违法性不应成为一般侵权责任构成的独立要件。  相似文献   

17.
签订、履行合同是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和国有事业单位经常性业务,但有些单位由于主管人员的严重不负责任,使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失,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诈骗罪。而此罪与非罪的界限应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犯罪客观和犯罪客体四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0)
犯罪理论的通说通常主张:犯罪由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的四要素构成,也就是说,犯罪是一个主客观相交织的行为,其中的主观方面是指一种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也就是说是一种心理活动。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样一种心理活动。在众多的刑事犯罪中,刘涌案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对该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相关行为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伪劣商品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商品质量管理法规,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其行为对象是伪劣商品。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6)
贿赂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从犯罪构成角度,分析了贿赂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构成要素,试图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针对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