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推拉力机制与移民规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良  张涛  张潜 《开发研究》2005,(6):101-103
本文论述了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危及黄河、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生态移民是三江源区重建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并运用推拉力原理对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小城镇建设、草原承包制度和政策保障与移民规模的推拉力机制分析,认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应适度控制在50000人以内。防止移民规模过大而带来的择业难,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评述传统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赣西北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实际,将政府的支持力与移民个人的内驱力引入推拉理论中,构建了移民搬迁扶贫的动力机制,由此分析移民发生的可能性,以便科学地选择好迁出地和安置地,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山区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移民是城市化的结果,也进一步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由于迁出地的不同,城市新移民的家乡方言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他们必须在不同社会交往情境中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语言选择。语言的社会声望和城市新移民的语言态度、自我需要和语言能力都影响着城市新移民的语言选择。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头号工程,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和设计,认为要慎重选择移民迁入地,精准识别搬迁对象,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强对迁出地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维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会网络平台;实现产业扶贫,培训"新型农民",使精准扶贫与乡村治理机制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郑苗 《魅力中国》2013,(20):59-59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  相似文献   

6.
常艳 《开发研究》2008,(1):112-115
本文通过对2001-2006年生态移民试点工程的土地及其资金安置状况的分析,估计和测算西部地区实现生态移民总任务及其"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土地、资金安置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一五"期间,除贵州以外,各地土地安置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而从长期来看,要解决各地移民总人口的土地安置问题则需要探索"无土安置"等其他模式。此外,资金安置能力的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各地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地方"十一五"生态移民规划宜根据资金筹集能力进行适当调整,突出重点、压缩规模或将规划内容展期执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1-2006年生态移民试点工程的土地及其资金安置状况的分析,估计和测算西部地区实现生态移民总任务及其"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土地、资金安置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一五"期间,除贵州以外,各地土地安置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而从长期来看,要解决各地移民总人口的土地安置问题则需要探索"无土安置"等其他模式.此外,资金安置能力的分析表明"十一五"期间各地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地方"十一五"生态移民规划宜根据资金筹集能力进行适当调整,突出重点、压缩规模或将规划内容展期执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宁夏土地开发整治中生态移民为对象,从不同年龄层次的视角出发,并根据移民者的年龄状况将三个典型村的移民分为18-30岁、31-40岁、41-55岁和55岁以上四个层次。构建宁夏土地整治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框架,分别从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研究探析了不同年龄层次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及其规律,并通过构建适应策略优化模型,进一步评价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生态移民的适应策略。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适应性强、年龄层次差异小。经济生产适应性普遍较差、年龄层次差异性较大;其中31-40岁年龄层次的移民较适应,18-30岁年龄层次的移民适应性适中,41-55岁年龄层次的移民适应性较弱,55岁以上年龄层次的移民适应性最差。31-40岁年龄层次生态移民适应策略优化模型各方面都比较高,其次是18-30岁、41-55岁年龄层次移民,55岁以上年龄层次移民的适应策略模型各方面都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杨生银 《特区经济》2011,(10):187-189
宁夏生态移民迫切需要创新移民模式,化解移民人力资本低下的约束,走一条移民劳动力集聚,土地集聚和资本积聚的新路。本文基于此,结合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生态移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实施生态移民后农民的生活改善情况,最后提出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0.
扶贫移民是中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式,针对的是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群,目的在于帮助这些特困人群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按预期目标,扶贫移民的主体应当是迁出地中最贫困的人群,而对吉县扶贫移民的个案研究发现:生活条件在中等偏上的农户搬迁比例大,扶贫移民瞄准机制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文章研究的重点是探析哪类人群是扶贫移民过程中响应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今年我县的深山群众移民积极性高涨,要求移民搬迁的人数急剧增加,上级安排的计划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面对这一矛盾,我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稳妥地做好移民搬迁工作:一是移民对象原则上必须是老迁出地,若确有比较边远的深山区要求搬迁的必须严格做到整体搬迁。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体系,以期对生态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生活是一个颇具时间性的变量。本文基于作者提出的“理想的连续性”假设,选取处于移民基地建设初期的一个村庄的移民生活在微观层次上进行分析性描述,以期在“初期”这一端点上“趋近性”地宏观反映移民社区建设初期移民的生活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扶贫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社会的有力途径之一。推进生态移民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是当前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然而生态移民精准扶贫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工作有其内在的悖论。最后提出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的对策,以提高生态移民的扶贫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体系,以期对生态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军坡村地质灾害、贫困等问题,当地政府于2015年开始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文章利用描述统计方法,清晰地反映出军坡村生态移民工程的现状。为研究军坡村村民对生态移民不同意愿的影响因素,事先提出五条假说和预计的作用方向。然后,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探讨村民参与生态移民工程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村民们对当地生态移民工程的参与率较低,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健康状况、受灾程度等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顺利推进军坡村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村建设的成效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美国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作为一个只有300来年历史、土地等自然资源丰裕的先行工业化移民国家,美国的农村建设和发展背景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 第一,美国农民群体的酝酿和产生是伴随着移民为获取利润而不断涌向北美大陆进行的。从英国殖民地时代开始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世纪初-1776年以前),随着英国政权主体对移民在美国获利的支持、移民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斗争的不断持续,到殖民政权目标与美国农民目标发生冲突,及美国发生独立战争,历时百余年。期间农民群体在土地获得、从商从农等活动中摆脱不了殖民地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修水县被列为江西省移民扶贫试点县,开始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库区群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这在全省史无前例,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两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省委政研室、市扶贫办等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修水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可喜成绩,探索了一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为深山库区群众彻底告别贫困创造了条件。目前,迁出地平静,安置地平稳,移民安居乐业。回顾两年…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建设应统筹协调社会保障工程,整体推进生态保护对人的长远可持续保护和社会保障对人的现实保护。生态移民本身就是一种处在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贫困人口向生态敏感度低的区域迁移活动,在"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可持续发展"协同路径中,生态移民应是"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户"两个识别标准的结合,生态移民治理措施应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移民后应是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效果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三江源生态移民是为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移民,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的移民目标,从长远来看,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举措。为此,就应在把握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移民在社会福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加快构建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福利机制的对策,以真正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根本逆转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