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地方专业化系数、行业地方化系数、区域分工系数和商品重叠系数对其贸易分工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在长三角地区的地方专业化和行业地方化程度普遍提高的同时,生产和贸易分离现象的出现使得贸易量大的城市专业化系数相对较低,而贸易量小的城市专业化系数却相对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工序的空间分割导致贸易量大的行业地方化水平也相对较低。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产品内分工程度深化造成的贸易商品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2006-2015年间广东地区制造业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测度,分析了其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测度发现,广东省各市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总体趋势变化不大,相较于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借助于C-D函数,将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与人均产出纳入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广东省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以上判断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杰 《经济师》2008,(10):262-264
文章应用结构相似系数和结构重合度指数测度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用结构差异度指数测度了该地区制造业的分工度。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结构相似度与结构差异度之间负相关的具体水平,同时也得出了结构重合度与结构差异度之间的确切数量关系,并确定出了判断同构度高低的一个基准值。分析还表明,近年来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在下降而分工度在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提高我国农药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增长的关系,分别运用区位熵测算了我国农药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农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结果表明:专业化水平对农药常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专业化积极地促进了农药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通过对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回归来看,专业化主要通过效率改善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负面影响;对技术进步的变化也有负作用,但无统计上的显著性.资本密集度对TFP增长、技术效率改善均有显著正向影响.FDI对农药制造业的TFP增长、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改善等均无明显影响.产权结构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的农药产业技术进步,但对TFP的增长、技术效率改善均无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组织片段化分解及全球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产能输出及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生产网络的重点区域。在综合利用跨境投入产出与国际贸易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分行业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发现行业市场结构或市场集中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技术投入密集度、产业开放度也是中国-东盟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1998-2008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29个两位数代码制造业的教据,用区位商和地区专业化指敷等指标对广东制造业地区专业化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广东大部分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地区间专业化程度差异很大.影响地区专业化的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汪锋  胡培 《财经科学》2007,26(12):76-83
为获取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扩张而产生的分工经济性,是具有互补性资源、核心技能和专长企业构建专业化分工合作战略联盟组织的先决条件.对体现内生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型的超边际分析表明,战略联盟专业化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可以作为决策的内生结果而出现;联盟企业均衡的分工水平和高效的交易效率,保证了战略联盟成为共创联盟价值的企业间交易关系一般均衡规制结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樊长科  陈述 《时代经贸》2010,(14):162-163
采用1998—2008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29个两位数代码制造业的数据,用区位商和地区专业化指数等指标对广东制造业地区专业化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广东大部分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地区间专业化程度差异很大。影响地区专业化的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内循环的梗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体系.本文基于中国264个地级市的方言多样性与城市分工数据,从文化视角研究了方言多样性对专业分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是抑制城市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因素.平均而言,方言种类每增加1种,城市分工水平会降低3.11%,这意味着方言种类数量前5%的地区比方言种类数量后5%的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低21.77%左右.打通内循环的梗阻,需要鼓励要素流动,推进以城市圈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化进程,进而打破方言背后的身份认同机制.本文同时从交通、人口流动、城市化等角度,为打破文化壁垒、打通国内循环提供了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地区专业化的度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封闭经济假设和地区间需求结构一致假设下,本文构造了地区专业化的度量指标——地区专业化系数;这一度量指标更具一般性,产业结构差异系数、空间分布差异系数、绝对利差及行业分工指数等指标只是作为它的特例而存在。在讨论地区专业化问题时,如果忽略地区的(或行业的)相对规模因素,除了犯有逻辑推理错误外,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可能得出错误判断的倾向。本文发现: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果忽略地区的(或行业的)相对规模因素来讨论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问题,则会高估中国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率、流通专业化指数等四个指标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并以2000—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规模扩大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TFP上升。在以我国三大区域组成的子样本估计中发现,流通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TFP的正面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显著。实证结果说明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是确实存在的,流通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有可能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步由雁行分工模式转变为区域生产网络分工模式,原因是东亚各国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文章运用垂直专业化指数(VSS)衡量区域生产网络垂直的分工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初级产品行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VSS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VSS水平正在逐步下降。但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的VSS水平渐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服务业部门的VSS水平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6.
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域分工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地位显著增强.尤其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服务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其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城市内部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基于1996年北京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和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商以及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区专业化和分工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服务业在北京都市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别;北京都市区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出地域分工的特征,区县层次要比区域层次突出些;整体上,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地区专业化呈现弱化趋势,各区域服务业地区专业化有升有降,区域之间地域分丁有所弱化,各区县服务业地区专业化也有升有降,区县之间地域分工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和区位商,对郑洛新三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和衡量.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方面,2005-2015年三市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明显,但是对洛阳市和新乡市却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部门专业化水平方面,郑洛新产业部门互补性较好,重叠产业较少,但是优势主导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三市要深化各区域分工,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分工合理明确的产业链,打造中部地区的“黄金三角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本文从不同角度,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通过超边际分析思想,理论论证了我国现阶段处在半专业化分工结构中人均收入水平非均等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交易效率、制度效率、价格水平有关,而与劳动力人数、学习成本等因素无关.利用1990~2008年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生产技术水平、交易效率的差异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影响,制度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适中,商品价格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度最小.继而,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性特征.最后,本文提出有效措施改进各有效因素,促使我国经济结构从半专业化分工模式更接近专业化分工模式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1和2006年我国入世前后为基点,从进口面、出口面与产业关联面三个层面就贸易自由化关税政策对我国整体及各产业部门贸易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主要从出口面和进口面对我国垂直专业化程度产生正面效果;我国垂直分工显著的部门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的产业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也相对较快;大多数加工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低于整个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但增长速度则快于整个制造业。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关税减让政策,促进垂直化专业分工由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