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财政投资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但对民间投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受分配不公,宏观税负过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国际需求振和体制性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为支持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必然调整财政政策并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这种政策基本局限于增发国债带动政府投资扩张,其效果则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1998—2002年国债投资对GDP的直接贡献分别达到19.2%、28.2%、21.3%、24.7%、25%,这种直接产出政策效果与当初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衷有很大出入,没有达到拉动和带动民间投资,改善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4.
弱势下的扩张:中国财政状况和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以预算内财政收入计算的财政规模很低,但这一指标并没有全面反映我国财政的规模,真实的财政规模其实相当大。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概括199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有失公允,为确保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实际上调动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政策资源刺激经济。目前,我国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真正决定积极财政政策取向的是财政项目的效益等因素,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转向谨慎。正在实行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这是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设定的;二是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增加税收,这反映了财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提高财政两个比重),竭力完成宏观调控目标的努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政策,统一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中,恰当地反映了转型期财政必须应对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表现在:投资增长缓慢,民间投资启动乏力,消费需求不足依然存在,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发展需要,仍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政策重点;注重适度发行国债与有效发挥国债投资使用效益并举;注重供给调节与加强需求管理相结合;注重利用财政贴息刺激投资需求,注重积极财政政策与其它改革措施配套等,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财政投融资的功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政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实现途径,在促进有效经济增长、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强化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效.在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和启动宏观经济,财政投融资更有着其他政策手段难以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应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三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合金  曾山 《当代财经》2001,(12):23-25
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要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与三年前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上应由增加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向启动企业投资为主转变;在继续实施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注意降低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记者:发展是硬道理,财政是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请问于副主席,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正确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作用,积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于革胜:多年来,我区各级财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1998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拉动全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财政要承担加快经…  相似文献   

10.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11.
杜娟 《经济经纬》2002,(4):61-63
积极财政政策是中央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不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依赖;但由于经济内在增长机制仍未形成,目前,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仍然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政策重点,并且这种政策还应持续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财政风险逐步积累。财政体制和支出规则不健全、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并存在严重的事后效应、没能注重政策实施的前瞻性等是我国财政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风险倒逼我国财政规则的制定,针对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特征,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财政盯住制度、政策前瞻性制度和政策绩效动态跟踪体系,规范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监控财政政策实施的效力,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我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连平 《资本市场》2014,(7):13-13
<正>当前一些宏观数据已经出现改善迹象。在此背景下,政府已经没有必要再采取强刺激政策来稳增长。当然,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未来宏观调控政策仍有必要继续预调和微调,以保证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未来可能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合理调节来托底经济增长,实现7.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为切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进度会有所加快。今年政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由“保增长”向“促转变”方向转变,在政策上,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把有效的财政政策与扩大居民消费结合起来,是我省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至今,中国连续六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肯定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正面效应的同时,又不能不看到,中国近六年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同样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单向片面地强调需求调控一方,而忽视了供给调控另一方,仅仅在“市场需求——宏观需求管理”这个圈子内寻找对策,未能将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结合起来对市场进行调控;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效应与预期结果至今相距甚远。积极财政政策与中国实践的悖论运行,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政策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在扩大内需上已经有所作为,但由于其负面作用的存在而不具有可持续性。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求,我们应当适时实施由积极财政政策向可持续财政政策的转变。因此,应当对现行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防范直接与间接财政风险的扩大化,完善现行税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今年财政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并于 2 0 0 0年止跌回升 ,应该说 ,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因此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仍应坚持。根据各方面情况分析 ,2 0 0 1年我国财政收入仍将保持比较高的增幅  相似文献   

18.
王淑英 《经济师》2003,(3):255-256
我国自 1 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基于实施反周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的相机抉择。四年多来 ,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鉴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十五”期间仍需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但应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 ,优化积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最大限度地放大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孙勇 《资本市场》2003,(2):8-13
<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3年经济工作要积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信号,表明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扩大内需需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的现实选择。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适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是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相似文献   

20.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具体分析和评价了这一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