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国际社会对国有股出售的叫法并不一致,有的叫私有化,如俄罗斯,有的叫做民营化,如英国。OECD认为,国有股流通是一种官方释股行为,国有企业上市过程就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尽管各国对国有股出售的叫法不完全一样,但目标基本相同,即都是通过转让国有股权改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向本国居民或者其他投资者提供获取国有股权的机会,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因此,本文中的民营化、私有化和国有股流通(出售)含义相同。国有股退出有两种基本的思路:一是减持国有股,二是国有股全部退出现有企业。上市流通是国有股减持的手段之一,但是减持国有股并不是一定要求将国有股上市流通不可。国有股流通一般涉及到  相似文献   

2.
翟淑萍 《现代财经》2002,22(5):11-13,5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与法有股所占比重较大且不能流通,不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论述了国有股减持的作用,并对目前国有股减持的政策,方法及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信为国有股减持有三种思路:国有股流通、国有转让和注销。针对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目前学术界、决策层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减持方案,但这些方案,即便是曾被市场公认为最好的国有股配售,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国有股减持的进程也因此受阻。本重点构架了三种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股份回购与配股相结合、股份回购与增发新股相结合和国有股有条件折股上市,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余秀荣  余波 《经济师》2001,(11):113-113,120
文章深入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原因 ,指出国有股减持方式设计应围绕国有股减持的出发点进行 ,并比较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回购、配售、股权转债权的条件 ,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博弈的角度看国有股减持及其定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对国有股减持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国有股减持应尽快实施,因为其拖延会使博弈双方的成本持续上升.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结果看,国有股减持的定价都应以净资产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例过大且不能流通,带来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国家股、法人股的逐步上市流通,减持国有股,国有股权转让,以及送配股、转配股的逐步上市流通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国有股一般独大导致上市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股票不能实现全流通。国有股减持问题一直是业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股转债的角度提出国有股减持的办法,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国有股权——论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建立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基础 :国有股权在混合所有制公司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及国有股权比重应该如何调整。以截止 1 998年底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我们首次考虑了股权结构内生性可能 ,以及公司上市时 ,政府在决定国有股权比重过程中面临的逆向选择问题 ,即在上市前业绩较差的公司 ,由于其较差的初始业绩导致较低的可流通股发行额度 ,政府不得不保留更多的国有股 ,从而表现为上市前业绩越差 ,上市时国有股权比重越高的反向关系。给定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独特制度环境 ,我们有以下发现 :( 1 )公司上市后 ,国有股股东有助于改善公司业绩 ;( 2 )公司上市时 ,政府在决定国有股权比重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 ;( 3 )公司上市后 ,国有股权比重内生决定于公司利润最大化过程 ,上市后的业绩越差 ,国有股比例越低。分析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 :政府减持国有股不能“一刀切” ,而应以公司业绩为依据 ,首先在上市后业绩较差的公司进行减持。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不流通,无法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在竞争行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地位无法改变,企业经营机制得不到改善;国有股不流通,国有股难以形成合理价格,导致流通股价格泡沫较多,股市波动太大;国有股不流通,国有股大股东侵害流通股小股东利益事件就难以防范,影响股市发展。所以对国有股减持流通讨论直到现在没有停止。随着上市国企增多,国有股数量增多,国有股流通问题形势逼人。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本规模已达到3251.09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1%,国有股所含净资产达到8186.7亿元。再不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随着国有大盘股的上市,积累的问题会越难解决,股市和国民经济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反思了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国有股减持为何一度呼声很高,后来却在现实中遭遇严重挫折而被迫停止,分析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流行理论,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全流通”理论,存在哪些缺陷并导致了同原设想相反的实践后果,未能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反而导致不稳定。本文指出依靠一次性出售国有资产,难以成为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来源,阿根廷、俄罗斯私有化加速了社会保障体系瓦解。本文还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方向,怎样借鉴美国股市、公司丑闻的教训,防止泡沫投机危害促进股市稳定发展,还提出了建立国有股流通稳定基金的政策设想,主要应按经济规律促进国有股的适度流通,实现有进有出的国有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