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保险市场,放开国门,外资保险公司必将大量地进入中国,这将导致中国保险市场上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主体之间将构成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格局。由此在国内广泛引起了"外资保险公司是否会压垮中资保险公司"的学术之争。中资保险公司不会被外资保险公司压垮,同台竞争反而促进了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议我国保险资金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后,我国经济已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国内保险市场也将与国外保险市场接轨,我国已承诺在入世的几年内逐步向国外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外资保险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与手段,在与内资保险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这场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逐渐取消,大量外资保险公司以独资、合资和战略投资等方式先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不断地扩大,但经营近10年来,市场份额止步不前,经营也鲜有盈利。本文在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经营基本状况及特点予以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在华经营的多项业绩指标,试图寻找其在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中国的保险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问题。与中资保险公司的监管不同,受到我国整体外资政策的影响,我国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条件。这一做法虽然与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有一定冲突,但也具有其合理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具有正面作用。目前没有必要全面否定外资政策的影响,而是应当寻找外资政策与市场开放之间的平衡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准入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29日,保监会出台了《机动车辆保险理赔管理指引》,对于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指示;同时,我国保险市场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对外资开放,允许外资公司经营交强险。因此国内保险公司面对着政策规范和竞争加剧的大环境,这种环境对国内保险公司应对挑战、谋求发展是一种新的考验。通过对我国车险市场的PEST分析,可以从政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经营技术方面探讨我国车险市场面临的和即将应对的外部挑战,分析我国车险市场所应对的外部环境问题,从而使得我国保险公司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的有关问题接受了彭博新闻社采访。这位负责人指出,总体看,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在完善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开拓中西部保险市场、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姚飞 《中国金融》2003,(3):48-50
当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几个主要特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就是建国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国保险业是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中恢复和发展的。直到1992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营业机构在上海设立,揭开了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入世"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保监会严格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保监会及时修改了一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完成了对现行保险法规的清理工作,并且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外资保险公司运行状况良好,在促进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外资保险公司逐步由沿海发达城市向内陆省份发展,成为内陆保险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优势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作业成本法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进一步加快,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使保险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加,竞争不断升级。成本作为影响公司发展、市场规模和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各公司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在财产保险公司中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探索财产保险公司新的成本管理办法,着重解决保险公司营业费用的分摊问题,帮助保险公司选择业务发展方向,改善险种结构,加速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混业经营趋势下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之后,我国保险市场现已全面对外开放,其巨大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的大型保险公司逐步进入,他们的背后往往是世界上声名显赫的综合性金融控股公司。虽然这些外资保险公司遵从我国分业经营的规则,但在母公司的控制下,仍然具有信息共享、融资便利等优势。这势必对分业经营下的内资保险公司造成巨大的冲击。为应对来自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虽然在法律上仍有很多经营限制,但我国保险业已经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混业经营下与其他金融业的整合,形成了以保险为龙头的金融集团,并进行了跨行业的产品创新和经营创新的尝试。在此背景下,本旨在研究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整合条件、整合路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效应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加速扩张,以保费收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样新兴加转轨市场中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溢出效应初步实现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竞争策略,重新审视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新问题,并提出了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与发展应该实施怎样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14,(11):55-57
自2007年开始,中国就遵循WTO的协定全面开放了金融行业,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入驻中国市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决定更是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国家之一。前不久,安永发布了一项关于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的报告,从报告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监管变化、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三大挑战,但同时他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准备借助中国的数字化营销、金融市场改革和上海自贸区试点等金融利好在未来大展拳脚。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资金短缺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如何有效的对内资管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外资管理的分析,得出了提升内资管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席友 《海南金融》2009,(5):65-68
作为国内金融业开放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金融危机导致国外许多保险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因此不可避免会使得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通过其在国内的外资保险公司影响我国保险业。本文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传递到国内外资保险公司的主要路径,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业在我国自改革开放后重新登台亮相以来,以年均增长35.08%的速度迅速发展。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已经和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江泽民同志指出:“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全方位平等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和中资保险公司将在中国寿险市场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对此,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历史悠久,在产品设计开发、市场拓展、经营管理、销售及服务运作方式等方面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对此,我国保险业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对公司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保险市场全面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在营销体制上的谋篇布局,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相比国内寿险公司动辄成千上万的增员计划,外资公司的增员显得别具一格,一开始便走精兵路线,有的甚至不设立自己的营销队伍,采取直接代理、电话直销的方式销售,这种营销体制上的变化直接冲击着国内保险公司的观念。面  相似文献   

19.
一直"不见动静"的艺术品保险市场,因外资保险公司的加入而变得热闹起来.法国安盛集团旗下的安盛艺术品保险与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手,宣布进入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该公司的介入能否推动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20.
林华 《中国外资》2002,(12):76-78
200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在中国入世的推动下,终于大大方方地敞开了,大批外资保险抢滩中国。本刊在今年3月号“封面故事”栏目里已进行了相关报道。时隔将近一年,有媒体说,外资保险抢滩中国开始降温,适时撤离一批驻华代表处。表明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收缩在华战线。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在苦苦等待中国政府的一纸批文。尽管想杀进来的远远多于撤退的,但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展开业务受阻是明摆着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