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以来,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从6家增加到目前的61家,其中,24家是中资,37家是外资,外资保险公司已占半数以上。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99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8亿元。目前,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经增加到15个。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效应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加速扩张,以保费收入年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中国这样新兴加转轨市场中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溢出效应初步实现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外资保险在中国的经营状况和竞争策略,重新审视了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对中国保险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新问题,并提出了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与发展应该实施怎样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林国光 《时代金融》2012,(24):94-95,101
随着中国交强险市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范围逐步扩大,这对中国车险的经营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交强险市场对外开放后,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车险市场的短期冲击力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外资的进入对整个车险市场的格局影响深远而重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应首先从车险销售环节入手,扩大销售渠道,减轻销售成本;其次以车险理赔为主导,加强管理控制;最后加大与保险中介机构的合作力度,以期迅速增强国内财险公司的竞争力,为应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4.
林国光 《云南金融》2012,(8X):94-95
随着中国交强险市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范围逐步扩大,这对中国车险的经营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交强险市场对外开放后,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车险市场的短期冲击力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外资的进入对整个车险市场的格局影响深远而重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应首先从车险销售环节入手,扩大销售渠道,减轻销售成本;其次以车险理赔为主导,加强管理控制;最后加大与保险中介机构的合作力度,以期迅速增强国内财险公司的竞争力,为应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了中国的保险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问题。与中资保险公司的监管不同,受到我国整体外资政策的影响,我国在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条件。这一做法虽然与保险监管制度的根本目标有一定冲突,但也具有其合理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具有正面作用。目前没有必要全面否定外资政策的影响,而是应当寻找外资政策与市场开放之间的平衡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准入监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席友 《海南金融》2009,(5):65-68
作为国内金融业开放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金融危机导致国外许多保险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因此不可避免会使得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通过其在国内的外资保险公司影响我国保险业。本文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传递到国内外资保险公司的主要路径,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小龙 《时代金融》2008,(12):20-21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5年开始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经营地域的限制也同时取消,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将凭借其雄厚的资产规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混业经营的市场模式抢摊中国市场,而中国保险业虽然在保费收入方面较快增长,但是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上仍然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在保险展业、承保、理赔等环节上与外资公司相比差别不大,但是在资金运用上存在很大不同,中国保险业资金的出路不畅已成为制约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为什么保险业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率低,指出我们要加强监管,走一条渐进式的保险混业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险市场,世界的一块宝地 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实是早在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登陆上海时就已拉开了序幕.只是此后9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入境受到许多限制,能有幸进入中国市场的只有26家外资公司和2家外资中介机构.其他外资保险公司不得不在门外仰天长叹.当中国正式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便迫不及待地蜂拥挤向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就在中国入世的第一天,就有7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年末岁首之际,从权威部门传出消息,又有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2家保险公司进入中国.据悉,尚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这一大批公司可以说无时不在做着抢占中国保险市场的美梦.  相似文献   

9.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入世最早全方位开放的一个行业,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82家,集团6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法人机构93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我国保险公司的承保收益逐年下降,如何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保持我国保险公司的良性经营?根据国外保险行业的经验,加强保险投资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郝演苏 《中国外资》2010,(17):30-31
对外资开放交强险,"拖外资下水",生存的本能及经营规则会使得一些外资将其在本国及其他市场成功的车险经营经验应用于我国市场,从而能够让中资保险公司开开眼。  相似文献   

11.
WTO《金融服务协议》在我国体现为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的具体承诺,包括对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开放所做的具体承诺。我国对开放证券市场的承诺意味着在入世三年内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国证券公司逐步开放,中国证券公司会面临客户分流、技术落后以及人才外流等问题。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证券公司需建立竞争观念、构筑人才战略,加强部门间合作,加强与外资的合作,并开展并购顾问业务以及拓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2.
一丁 《中国外资》2000,(12):36-40
不久前,在无锡新区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届年会上,不少委员(这些委员大都是已在无锡新区投资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或中国区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长期以来始终关注无锡新区发展的国外跨国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等)就中国加入WTO与无锡新区跨世纪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与论证。这些意见可供有关部门参考。本刊择其部分发言摘要刊发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保险市场的开放,中国的保险业出现了飞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量资金、先进技术流入的同时,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在竞争力方面,中资、外资保险公司各自的表现如何?以"2011年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将"中资外资"这样一个定性的概念用数学上定量的形式表现在数学模型中,进而分析定性因素"中资、外资"对人身险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对于激活中小企业、完善资源有效配置、增强财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进军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一些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拓展尝试的方式和路径,力图强化其金融中介的作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保险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面临税收政策、人才等瓶颈的制约,海外业务的发展也一直裹足不前。在行业调整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要求下,要推动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老百姓购买商业保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该通过交叉销售办法,挖掘保险市场需求。同时,应该借鉴国外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保险人才,为保险业走向海外市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保险电子商务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帮助保险公司解决营销方式单一化与保险市场多样化的矛盾。在我国发展了十几年的保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保险销售应用的新型商业模式。本文介绍了保险电子商务的三种营销模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保险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信用违约的常态化和高收益债券市场建立的需要催生了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增级的需求,而债券保险正是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借鉴债券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债券市场与债券保险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滞后源于制度建设落后、信用保护卖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盈利困难,并提出和论证了由保险公司提供结算型债券保险的新型保险模式。最后就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发展传统型债券保险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晨 《中国外资》2013,(4):14-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决定来中国投资。通过使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市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外商投资情况发展的很好。  相似文献   

19.
Entering China: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nhonacker W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75(2):130-1, 134-6, 138-40
Conventional wisdom has it that the best wa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is through an equity joint venture (EJV) with a well-connected Chinese partner. But pioneering companies are starting a trend toward a new way to enter that market: as a whol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 or WFOE. Increasingly, says the author, joint ventures do not offer foreign companies what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China. For example, many companies want to do business nationally, but the prospects for finding a Chinese partner with national scope are poor. Moreover, there are often conflicting perceptions between partners about how to operate an EJV: Chinese companies, for example, typically have a more immediate interest in profits than foreign investors do. By contrast, the author asserts, WFOEs are faster to set up and easier to manage; and they allow managers to expand operations more rapidly. That makes them the perfect solution, right? The answer is a qualified yes. First, foreign companies will still need sources of guanxi, or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Second, managers must take steps to avoid trampling on China's cultural or economic sovereignty. Third and perhaps most important, foreign companies must be prepared to bring something of value to China-usually in the form of jobs or new technology that can help the country develop. Companies willing to make the effort, says the author, can reap the rewards of China's burgeoning marketplace.  相似文献   

20.
勃发2010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前两年引发一片寂寥的金融危机,如今在中国似乎已经寻不到踪迹。时移势易如此之快,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直由外币基金唱主角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如今随着创业板这"一夜春风",引得人民币基金"千树万树梨花开",各行各业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全民PE"的运动中来。经历了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重创,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2010年从复苏走向重新繁荣。如果说代表2009年投资环境"蓄势"的是白色、是冰;那代表2010年投资环境"勃发"的应该是红色、是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