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感性工学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语义差异法对现有机器人产品进行分析,结合相似性问卷获得用户感性意象评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KJ法、专家论证法、语义差异法构建产品感性意象评价体系。根据对目标产品形态分析与造型特征提取,将感性意象评价值转化为造型设计要素,应用于导医机器人造型设计,从而建立用户感知与导医机器人造型要素关联,有效提取用户对导医机器人产品造型的情感需求,提升了导医机器人产品造型设计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谚语翻译既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包括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语义和文化意象的转换。谚语翻译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与偏颇,许多是因文化误读,或文化语义转换失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广告从产品功能性营销嬗变为注重产品感性符号的设计。本文从符号角度探析了广告的结构及表现形式,以期对现代广告的发展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环节引入感性工学的理论,利用感性工学中将用户对产品的感知转化为具体设计要素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外观研究,运用语义分差法、KJ法等方法从“感觉”、“知觉”、“联想”三个层面提取设计要素,形成产品语义空间,并将其应用到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上.这可为工业机器人的造型设计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资源,不论是其无形的心智维度,还是其有形的符号维度,都蕴藏和生成着一种设计文化力量。新徽派在建筑、环境、产品及视觉传达等设计领域继承发扬了徽州文化资源的精神要素和符号要素。  相似文献   

6.
隐喻:语义扩大的触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语义扩大的触媒,其认知本质为探究英语语义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语言符号获得了新的所指,语言符号的意义得以扩大。这一点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都有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语言符号指向整个语义范畴,而且通过隐喻和转喻进行扩展后的整个语义范畴本身就保留了隐喻和转喻的特征,未被句意选择而被携带进话题的义项通过与句意选择的义项的范畴错置而形成隐喻,隐喻形成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语言符号的层面上进行和完成的。对语言符号线性原理的承诺使得任意性和线性共同作用,从本质上规定了隐喻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岭南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岭南地域性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扬。本文试图从“岭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室内装饰设计元素切入,探讨“岭南风格”室内装饰设计的实践形态与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9.
符号是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用来传达特定意义、信息的某种客观事物,由能指和所指部分构成。旅游及其产品形象塑造中也大量存在符号现象。在符号的引发下,人们的旅游动机可分为身份体现、自我实现、心理补偿和追随崇拜四种类型。鉴于符号的重要作用,在旅游产品形象设计中,要突出符号的"标志功能",并对旅游产品进行符号化策划及加强符号的宣导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扇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设计特征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典范,具有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从符号学视域挖掘出中国扇的符号语言,结合案例从产品语构、语用和语意角度探究将扇符号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从外延、内延符号语言层面融入设计中的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文化符号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提供参考,使设计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