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方理论:城市空间发展的再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理论(Sense of Place)在城市与景观空间规划与发展领域中,代表着对环境研究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代表着当代城市与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关联,是一种空间的再生产策略和方法。本文以地方理论为本体,探讨地方理论的本质内涵、构成体系及解构城市空间再生的方法论维度,如地方实践模式、地方再现模式、再现地方模式以及地方理论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区位活化观、设计活化观、遗产活化观、形态活化观、产业活化观等再生设计策略,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体系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反映了个体追求在工作、家庭和自我多领域实现最佳状态的心理需要,是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包括真实性、平衡与挑战三个维度。然而,万花筒职业生涯观能否真正为新生代女性员工带来积极的职业发展结果?基于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本研究探讨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适应动机)能否依次通过生涯适应力(适应资源)与工作重塑(适应反应),使得新生代女性员工实现职业成功(适应结果)。本研究采用三轮问卷调查,对209名新生代女性员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的挑战维度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真实性维度和挑战维度经由生涯适应力和工作重塑间接促进新生代女性员工的职业成功。本研究揭示了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对新生代女性员工职业成功的影响机制,验证了自我建构的生涯适应模型,并为新生代女性员工构建了从万花筒职业生涯观到职业成功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信息化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出现了私有化、商品化与符号化的现象,街道、酒吧、咖啡馆等成为公共生活的新容器,联合办公空间、网络线下空间为城市添加了生机与活力。雷·奥尔登堡将此类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称为“第三空间”。针对北京市五道口地区的第三空间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空间具有混合功能性、创新性、流动性等特征,是城市中的弹性空间与智慧单元。在阐述空间发展特征的同时,试图厘清信息技术在第三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第三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建议,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新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空间相互作用、区位因子选择、功能空间替代入手,分析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机理,探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在空间扩展、集聚运动、用地模式、功能分区、等级体系等方面所呈现的新变化和新景观,并提出中国城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调整空间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存量规划和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背景下,关注人本城市社区空间品质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儿童友好型健康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探索势在必行。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由儿童健康病理学归纳得出的五个规划影响因素维度儿童教育、环境、安全、儿童可达性和健康设施入手,以波士顿为例,着眼邻里社区尺度,梳理细化的空间数据指标进行循证评价。验证了社区空间在环境质量和儿童可达性维度上对儿童健康的显著积极影响,并由学龄前与学龄儿童群体的分组研究分别提出健康设施维度和儿童教育维度的空间品质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升,为我国儿童友好型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总结了四点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金融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目前国外有关研究主要从以下3个视角开展深入研究:一是从金融功能视角出发研究金融在信息技术加速发展背景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影响渠道包括改善金融体系本身的功能、改善企业效率和政府金融项目等;二是从微观机制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借贷双方的特征;三是从传统金融与新金融比较视角分析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金融业发展趋势与挑战。文章对国外有关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金融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以期为我国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在新零售环境下,重构"人-货-场"场景时消费者是重点关注的因素。新零售环境下用户画像的构建是围绕消费者的基本属性、消费行为和基于时间空间特征3个维度,为新零售平台提供精准营销,如推送内容的个性化和推送时间的个性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校区乐购"新零售平台为对象,从消费者基本特征、消费行为和时间空间特征3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并开展画像标签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用户画像能反映出新零售环境下的消费者基本属性、行为、购物周期等特征,并对"校区乐购"新零售生活服务平台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指标决策问题已在控制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最初主要集中在解决具有多个指标、有限方案在某一时间截面下的静态决策问题,对特定时段下的决策和评估问题十分有益,是一种包含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的二维决策。然而,在现实问题中经常碰到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除了决策空间维度和目标空间维度外,还需要考虑时间维度。  相似文献   

9.
技术接受模型的局限性分析及其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技术接受模型在预测消费者接受新信息技术行为方面的主要成果,同时分析了该模型在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局限性,指出应该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考察消费者接受新信息技术的行为,并认为消费者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产品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尺度重构视角,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合作案例的过程、影响因素与绩效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总结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典型的合作模式.研究表明:①在资本与权力驱动下,城市群区域合作空间生产涉及尺度、领域与网络等空间维度,并通过多样化策略推动着国家尺度重构、资本再领域化与行动者网络的构建.②基于行政命令与市场自发合作机制,政府...  相似文献   

11.
刘合群 《价值工程》2014,(27):40-41
本文将分层制造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研发打造出一种以三维立体空间层为基础的新型的快速成形的复合工艺,并详细论述三维立体空间层的成形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2.
渠道关系满意度是渠道关系质量的重要维度,但是从沟通视角对其影响进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希望通过了解现有相关问题研究领域的进展,对企业间沟通因素的重要维度和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理论演绎的方法,研究其对于渠道关系满意度影响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城市空间的流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时期城市所面临的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化共同作用的多重发展背景,从城市空间出现的距离消失、新边界产生、功能混合与城市空间多维化等转变的研究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城市的办公、居住、商业与工业等功能空间流动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甄祯  孙海宁 《价值工程》2014,33(33):214-215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对于促进当前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体现和深化,其领域和程度也在不断完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其次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生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范式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研究热潮.这一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将马克恶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其空间批判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视角、城市与城市化的核心内容、超学科的学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范朝晖  郭晓军 《价值工程》2005,24(11):63-66
首先提出了社会基础信息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建立我国社会基础信息“数据共用中心”的构想,并分析了建立该数据中心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建设的基本思路;最后讨论了使用该“数据中心”的数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标准体系方法论中核心程序模块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标准体系目标分析的纵横目标分析方法,建立了标准体系的三维目标空间,构建了结构化和概念化的标准对象系统,建立了目标关联的标准需求分析方法,定位了标准适用性分析的对象和判据项目,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方面引入了标准体系拓扑结构,丰富了标准体系结构设计的选择,给出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区分的要点,制定了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方法,确定了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和编制说明的编写方法等,明确了标准体系构建的成果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和罗尔斯先生的公正理论为分析框架,在对"信息界圈"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而从空间维度提出缩小"圈内"空间扩大"圈外"空间以及从时间维度提出缩短信息传递周期的"一站式"信息发布模式,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界圈"现象,实现上市公司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公正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修志  周霞 《价值工程》2004,23(3):31-33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企业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从观念、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合作、供应链的约束机制、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物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