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初步确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新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去年5月,国务院发出17号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文件和会议精神,国家粮食局立即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2.
(一)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初步确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新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去年5月,国务院发出17号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文件和会议精神,国家粮食局立即召开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按照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四个有利于”基本原则,遵循“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对推进粮食流…  相似文献   

3.
一、粮食流转贷款的政策依据及其含义随着各地以市场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从2004年新粮上市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此为标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进入了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所谓粮食市场化。就是要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市场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发展和规范多种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  相似文献   

4.
2004年初,遂宁市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工作在中央和省上还未全面部署前就率先全面推开。经过实践和探索,粮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格局,打破了束缚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建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新模式,各项粮食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两放开”,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从2004年起,取消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收购价格由收购主体自主决定,全市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允许符合条件经批准的各种所有制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粮食收购。二是“一调整”,即调整粮食补贴办法从2004年…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国家粮食局获悉:当前,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截至去年底,全国(除西藏外)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全部放开,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说,去年5月,国务院发出17号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  相似文献   

6.
“没有主渠道不稳,没有多渠道不活”,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粮食流通历史证明了的事实。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粮食价格后,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形式的粮食流通渠道迅速发展。国有粮食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新形势,如何尽快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是当前粮食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一、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面临严峻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流通渠道逐步拓宽,多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不断增加。2004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鼓励多种市场主体进入粮食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从2004年6月按照国务院关于放开粮食购销,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山西省在1998年放开了小杂粮收购。2001年放开了玉米收购。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6月又放开了小麦收购市场。  相似文献   

8.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是我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并召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决定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取向,坚持“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原则,提出“放开购销市场…  相似文献   

9.
资迅     
全国粮食收购全部放开为农民卖粮创造市场据国家粮食局消息:当前,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截至去年底,全国(除西藏外)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全部放开,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说,去年5月,国务院发出17号文件,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国有粮食企业34302个,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达到10万个以上,全国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近500家。粮食流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彭玉)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八个粮食主销区省市率先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随后粮食产销平衡地区相继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主产区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路子,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曾在粮食流通和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有粮食企业,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如何加快改革,适应新时期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如何认识国有粮食企业的体制责任和现状差距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承担政府职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加上改革滞后,历…  相似文献   

11.
3月19日至20日,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暨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聂振邦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加强调控稳定市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五”时期特别是2005年的粮食流通工作,研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思路,并全面部署今年粮食流通的各项工作。聂振邦指出,“十五”以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加强和改…  相似文献   

12.
走粮食购销市场化路子,是我国迎接WTO挑战,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这一改革对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市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农业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对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粮食购销市场化,其实质就是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实现余缺平衡。粮食流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国务院决定按照"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的思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主销区省市又相继放开。只要粮食形势不发生大的波动,一些粮食非主产区省市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在应对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的粮价、经营放开.经历了粮食流通“双轨制”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按照“计划指导、放开价格、加强调控、搞活经营”原则,把粮食经营和粮价放开两个阶段,共14个年头。到今天为止,尽管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如省政府、省人大于1995年重申要实施两条线运行机制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但放开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现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意义作粗浅的回顾。改革的历程广东省粮食放开经营,以市场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如下历程:一、从初步开放农村粮食市场到全面放开粮食集市贸易1979年,农村粮…  相似文献   

16.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市场的放开,各类市场主体大量涌入粮食购销经营市场,给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何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迅速摆脱困境,再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新辉煌,江苏省兴化市周庄粮贸公司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粮改的突破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步伐。新一轮粮改至少在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粮食购销市场化最终完成;二是束缚新型市场主体成长的体制性障碍被铲除,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受到高度重视;三是粮食补贴政策发生历史性转换,由以前的补流通环节改为补生产者。与此同时,新一轮粮改在有些方面的制度安排存在局限性,最低收购价、收购市场准入、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储备等制度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新一轮粮改表明?改革需要有直面历史包袱和市场挑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实现粮油市场信息的更广泛传播1.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将全部放开,市场配置粮食生产和流通资源的作用将会明显增强,粮食购销企业的企业性质将得到基本的确认。在计划为主导的流通条件下,基层粮食购销企业根据政策价格组织和进行粮食购销活动,按上级规定的价格收购,按上级规定的价格销售,作为政策的执行组织,并不需要很多的市场信息。因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既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取得反映整体市场变化的计划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客户加强联系等方式,取得市场行情变化的及时信息,以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这…  相似文献   

20.
一是正确处理"放开"与"敞开"的关系。销区放开粮食收购和产区继续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都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销区"放开",有利于主产区更好地"敞开";主产区做到了"敞开",销区就会有稳定的粮源,会促进主销区"放开",加快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为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因此,放开销区和保护产区,是符合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实际的,两者都是十分必要的,都必须坚决贯彻。二是正确处理销区放开收购与加强市场监管的关系。主销区在放开粮食收购后,不是说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对加强市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采取措施,让有经营资格的市场主体依法购销,有序竞争。主产区要继续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防止粮食购销企业发生拒收、限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