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传统小城镇向特色小镇转型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小镇概念产生于浙江经济实践,并推动了全国小城镇向特色小城镇的转型。基于新时期都市社会发展现实,剖析了传统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时代语境差异,以及相互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从中发现,小城镇是传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重要行政与经济职能,属于乡村地域社会的专业化经济节点或公共服务中心。特色小镇则打破了传统等级化的城镇体系逻辑,成为都市社会语境中专业化集聚经济的重要功能节点,既可依赖于传统集群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可脱胎于相对繁荣的创意文化和创新创业新经济,或者产生于大都市外围蓬勃发展的乡野旅游经济。其中,积极融入全球生产与消费网络,加快构建高速运转的"流动空间",塑造专业化地域经济形态,逐步形成健康发展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社区,将是传统小城镇向特色小城镇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不同地域环境中各类特色小镇的生存基础。由此推动传统城镇体系向新型城镇网络转型,新时期的中心城市、小城镇、美丽乡村等不同地域功能节点均具有了都市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集中供水工程是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几年承德县水务局基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改善小城镇基础条件,在重点建制镇开展"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以头沟镇集中供水工程为例,阐述一下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以及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鹏  杨青山  王晗 《经济地理》2011,31(4):599-602
在总结当前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分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并通过对具体小城镇的地域类型、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进行判别,构建了五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别为城市扩展的"变农模式"、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村企共建的"新农模式"和城村互联的"带农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探究汾河流域小城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小城镇在宏观空间上整体呈现集聚型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在空间上形成晋中盆地南部和临汾-运城盆地两个核心集聚区;汾河流域小城镇规模分布在空间上存在上中下游的差异性特征,中游地区小城镇数量最多,下游地区的小城镇密度最大。汾河流域小城镇空间分布区位特征明显,从自然因素看,汾河流域小城镇分布具有低海拔、低坡度指向和"亲水性"特征;从人文因素看,汾河流域的小城镇与公路的交通可达性,与各级城市可接近性,与景区、工业园区的融合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切勿重蹈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覆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议将城镇化战略改为城市化战略,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为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另外,对"小城镇"发展要做出明确界定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尺度。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探讨河北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能带动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市场接轨,促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化;有利于在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信息和门路。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型特色小城镇是西南地区有效利用多种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西南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更是西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西南地区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全盘谋划顶层设计,合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特色小城镇,创新小城镇治理模式,增强小城镇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周红利 《经济师》2010,(4):141-142
专业化生产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原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企业主导的职教体制,为企业"量身定做"专业人才,满足了企业专业化生产需要。中国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导,教学内容脱离企业需要,造成人才供求结构错位。随着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应该通过立法明确企业的职教义务,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密集区内小城镇的工业发展不具优势,生态环境压力导致这些小城镇产业选择困惑。需要开拓思路,错位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尤其是花木产业。文章分析了常州市武进花木基地嘉泽镇的花木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花木产业的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市场与区位条件,提出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专业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同步发展休闲观赏农业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推进示范小城镇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宅基地换房"为手段,以示范小城镇为龙头,以"三区"联动发展为主要形式,推进股份制改革、户籍改革和社区管理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应加快城乡要素流动,由要素依赖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利益驱动型向结构创新型过渡;提升城乡联动能力,由单一粗放型向多元层次型过渡;创新协调发展模式,由开发投入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一五"规划也把"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对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推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推进城镇化主要工作之一是完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所以,控制小城镇盲目、无序扩张,促使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界定小城镇有序扩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以来的城市化战略演变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以"小城镇战略"为主,直到"十一五"时期,相应的城市化战略才开始凸显大城市的作用并积极倡导城市群的建设.无疑.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要求我国必须选择集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应重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制度创新是城市化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解困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战略"得到了中央决策部门的肯定和高度重视,小城镇对我国乡村工业化和农村人口非农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此期间,小城镇模式倍受争议,小城镇发展也随城镇化实际政策的调整而不断起伏。现阶段小城镇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更新及内外因素的制约陷于停滞和衰退,需要结合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尤其是新农村建设战略契机进行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密集区内小城镇的工业发展不具优势,生态环境压力导致这些小城镇产业选择困惑.需要开拓思路,错位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尤其是花木产业.文章分析了常州市武进花木基地嘉泽镇的花木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花木产业的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市场与区位条件,提出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专业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同步发展休闲观赏农业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发展旅游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城镇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梁子镇发展旅游小城镇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梁予镇发展旅游型小城镇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性建议.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渔岛特色,加大人才培养,建设和谐旅游特色小城镇.  相似文献   

17.
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特色产业助推小城镇发展已成共识,国内学者对此大有研究并取得相关成果。通过对"中国山核桃第一镇"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从山核桃产业链前中后端对山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引鉴"公司+基地+农户"理念提出应对策略,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的21世纪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也促使小城镇建设的理念随之改变.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实现体制创新,谋求全方位的发展,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定位则只能限于"公共领域",即"市场失灵"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小城镇人地系统的剖析,指出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实质是人地关系问题,据此提出构建小城镇自组织机制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创建耗散结构以推动开放,利用势差以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生态以创造优越区域结构和加强分类指导以推动小城镇有序发展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之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索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文章从新农村建设路径探讨入手,引入国外小城镇建设的模式,分析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