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解说东亚发展的精神支持,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韦伯式的问题”。涩泽荣一创立日本第一国立银行,有“日本资本家之父”之称,为日本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涩泽荣一主张:商人之一生当如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经卷那样,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以儒家精神指导工商经济活动。他说:“从来学习《论语》者,皆将仁义道德与生产殖利分为两物,此乃大谬也。必将合二为一,方得其真旨。”东亚传统文化在他那里被“圆熟”地与经济事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奴隶文化与中国的封建文化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座文化高峰。古希腊的奴隶文化缔造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且直达今天西方的物质文明。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文化——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孕育了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历史上真正的孔子早已湮没在千古尘雾之中。而“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的《论语》乃是一部表现孔子人格及思想言行的良书。后汉以来,历遍唐宋明清,《论语》一书一直被奉为儒家经典,欲通六经旨要,解读圣人微言大义,必读《论语》。  相似文献   

3.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对服饰也有诸多涉及,其中服饰礼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传统服饰观念的深刻内涵.文章历数了《论语》中的服饰论述,在分析其论述语境的基础上揭示了传统服饰观念的礼仪内涵、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龙赞 《全国商情》2011,(4):48-48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非凡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一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真正的国学精粹,不同领域的人自然得到不同的启发。我们不妨站在营销学的角度,对其中一字千金的名句进行系列解读,以期达到“古为今用”的超越时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资源。2007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上揭晓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这五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礼之用,和为贵”。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其词性却并不单一,其语义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收集《论语》中所有非作为结构使用的“以”的用法,并参考了一些相关工具书以及前人对《论语》的注释,系统地分析了“以”这个词在词性及语义方面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龙赞 《全国商情》2011,(5):56-56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非凡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一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真正的国学精粹.不同领域的人自然得到不同的启发,我们不妨站在营销学的角度.对其中一字千金的名句进行系列解读,以期达到“古为今用”的超越时空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语》“回也其庶”章古今解读一直有异议.其原因之一就是古代玄学、理学、心学各家按各自需要进行解读,令人又难脱古训之圈,致使其莫衷一是.如果从儒家立场出发,就会发现,此章其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即: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仁、德论高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史的角度分析了《礼记&;#183;乐记》问世之前儒家艺术鉴赏论的主要观点,并着重阐释了《乐记》中儒家艺术鉴赏论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得出的结论是:“淫乐”、“和乐”以及“惟君子为能知乐”这组概念确实代表着孔子之后儒家艺术鉴赏理论的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
北宁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 ,《论语》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呢 ?本文结合中师语文课本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浅析孔子的治国思想———主张王道 ,反对霸道。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先秦时期这儒家的重要代表文献,笔者将由这四本文献入手研究先秦时代的言论自由状况,进而分析这一时期思想自由的程度和状况,以期为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蕴含了许多传统儒家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论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一、罕言鬼神,以实际生活为教育题材;二、祭如在,注重历史教育;三、君子不器,以追求"道"为主要教学内容;四、身正为范,注重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智慧》2007,(12):81
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章太炎曾作嵌字联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喊”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历代诸儒均予以回避或曲解了的孔子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其综合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生命观”。  相似文献   

15.
儒家“大学之道”深深影响了传统中国社会,对社会及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对国民人文素质的影响,体现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独特的积极作用。《大学》之“大学之道”所展现的是儒家追求“王天下”最高理想的理论依据,其中“三纲领”是其政治伦理体系的最基本框架,而“八条目”是实现平天下理想的具体步骤;它们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儒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发生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文章根据《史记》记载,参考了近年来出土的秦简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两个事件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焚书”“坑儒”,并不是要焚毁所有儒家经典和坑尽儒生,而是镇压那些利用《诗》《书》来诽谤朝政和违抗秦始皇旨意的诸生(儒生、术士),焚毁“天下书不中用者”。“焚书”“坑儒”是秦朝实行政治、思想、文化专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发生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文章根据《史记》记载,参考了近年来出土的秦简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两个事件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焚书”“坑儒”,并不是要焚毁所有儒家经典和坑尽儒生,而是镇压那些利用《诗》《书》来诽谤朝政和违抗秦始皇旨意的诸生(儒生、术士),焚毁“天下书不中用者”。“焚书”坑儒”是秦朝实行政治、思想、文化专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沉思,它越是向内走得深入,其所得出的见解或者感受便往往越是普遍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论语》讲“求诸己,不求诸人”,《孟子》讲“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至善不在自己之外而是在自己之内,所以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描写翻译学研究方法分析《论语》英译的历史进程及文本形态,将《论语》英译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肇始时期、传教士翻译时期、交流与沟通时期、转型时期以及多样化和再诠释时期;英译《论语》的文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作为神学比附的《论语》,传递东方智慧的《论语》和追求文化还原的《论语》。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渗透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其思想的开创性、整合性与现实性均契合我国当代教育管理理念。我国教育应基于《论语》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对我国教育管理所带来的启示,采取刚柔并济推进教育管理、搭建立体教育管理体系、注重自我进步及专业发展、唤醒学习主体持续动能等策略,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解决当代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集体到个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我国教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