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近几年,各种媒体中经常使用“打造”这个词语,用例千差万别,用法各不相同。在众多的例子中,出现了有别于词(字)典解释的新的语法语义特征。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揭示“打造”的语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绰《游天台山赋》、《遂初赋》等文章因其文采辞藻独特而被很多人所注意和推崇。已佚的孙绰《论语孙氏集解》,皇侃《论语义疏》保存有三十一条,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采此三十一条合为一卷,虽然材料很少,却是研究孙绰思想的重要资料,这些重要资料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研究上是空白。以孙绰《论语孙氏集解》三十一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玄学成分。主要认为《论语孙氏集解》中大量出现了"本"、"理"、"玄"等玄学概念,这些概念是先秦两汉《论语》注中所未曾或者很少出现的,说明孙绰《论语孙氏集解》深受玄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玄学色彩;同时,指出孙绰玄学思想受郭象影响最大。最后,对儒藏精华编104册中皇侃《论语义疏》记载的孙绰《论语》注的三十一条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记载的《论语孙氏集解》三十一条进行校对。  相似文献   

3.
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英汉色彩词“红色”在使用方面的异同,揭示了“红色”在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中语义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性,是语言文化翻译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结果”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作名词,同时它还有另一种用法就是用在复句中连接前后两分句,词性为连词。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结果”符合连词的三个重要语法特点;二是“结果”用在复句后分句开头起连接作用时它不可能是名词或关联副词。  相似文献   

5.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孔子仁学的核心为“人”,儒家的人文关怀在《论语》中通过处世、教育原则、为政等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习语,即习惯用语,是在语言的形成和长期发展中约定俗成的。它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实体。双关是利用同音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使其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义的修辞手段。本文从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两方面对英语习语中的修辞手段“双关”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对于正确理解“双关”在英语习语中的使用以及提高我们的英语习语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当代现实语境角度看“再生词”,其经历了显性词到隐性词再到显性词三个阶段。“再生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词,其不属于传承词,似乎也不能归到新词范畴,其能指借用历史词或旧词,其所指沿袭原词或有所变化。“再生词”具有历史性和再生性,其出现与社会制度、周边或外来文化及社会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资源。2007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上揭晓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这五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礼之用,和为贵”。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经济“拐点”这个词被一些传媒在经济圈里热炒。其实“拐点”一词是从自然科学领域借用过来,这类词汇往往被望文生义,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拐点”即是如此。但是,经济“拐点”是值得研究的,尤其广东的经济“拐点”。  相似文献   

11.
“收缴”是海关行政处罚中适用的重要的执法手段,《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62条是关于“收缴”的专门规定;《条例》第61条第2款、第63条及《海关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第66条第1款第4项都出现了“收缴”一词。但海关理论界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海关法律、法规中“收缴”一词的使用语境、词义都有较大区别,对其法律性质、适用范围也一直未明确,导致执法实践中的不统一。本文在界定“海关收缴”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关收缴”的范围,以助于《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关于“收缴”的规定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商业词汇中的“贾”在上古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本义是“做买卖”。春秋战国年间,它引申出了一系列新义,派生出一系列新词。唐宋以后,“贾”的使用渐趋衰落,到现代只作为语素保留在“商贾”这一类词当中了。“贾”的词义变化既反映了当时商业经济活动对词义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商业语义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贾”的分化与消亡。  相似文献   

13.
解说东亚发展的精神支持,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韦伯式的问题”。涩泽荣一创立日本第一国立银行,有“日本资本家之父”之称,为日本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涩泽荣一主张:商人之一生当如穆罕默德一手持剑、一手经卷那样,一手持算盘,一手持《论语》,以儒家精神指导工商经济活动。他说:“从来学习《论语》者,皆将仁义道德与生产殖利分为两物,此乃大谬也。必将合二为一,方得其真旨。”东亚传统文化在他那里被“圆熟”地与经济事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申立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5,15(Z1):213-214
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英语中"up"一词的语义拓展路径.其依据如下:(1)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2)人类的许多抽象概念都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借助详实的实例取证,本文得出空间方位词"up"的语义主要拓展路径:(1)"up"通常与好的事物、好的概念相连.(2)"up"还用于协助描述以下抽象目标域:强度、社会等级、时间以及状态等.(3)"up"词性的转换多变乃是隐喻折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小说《围城》中基本颜色词"黑/白"构成的词(组)或短语为语料,以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及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该小说颜色词"黑/白"语义拓展和句法特征。颜色词"黑/白"通过语义拓展形成众多不同语义的背后,是隐喻、转喻和隐转喻这三种普遍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而认知语法理论中的语义凸显和扫描方式为颜色词"黑/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句法功能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文体分析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译本,即杨完益夫妇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思英文全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采用Wmatrix进行深层次语义特征等标注,实现语料数据自动提取与对比分析,重点关注词频、词性和语义范畴等在两译本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译者因所处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翻译策略各有侧重,这些都在译文的语义范畴中有明显体现。这些发现可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左传》是最早记录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之一,同《论语》相比,在描述特点上二者既有共性亦有所不同。其共性在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都具有原质性,不同在于《左传》具有不全面性。本文探讨了《左传》中孔子形象描述的这个特点及成因,亦总结了《左传》中孔子形象的两个主要特点即维护礼及睿智。此外还对《左传》中孔子的勇武性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历代诸儒均予以回避或曲解了的孔子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其综合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生命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的词化模式、词化能力和词化特征。研究发现:(1)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名词+特征+X”;(2)各首位语义成分的词化能力不等,按“人物名词+ly”词化模式整合而成形容词的词化能力最强,其次分别是“时间名词+ly”类形容词,“物质名词+ly”类形容词,“其他名词+ly”类形容词,“状态名词+ly”类形容词和“动物名词+ly”;(3)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表示名词词根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在词化过程中词义有所延伸,但极少存在“隐喻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20.
陈明 《现代经济》2006,(12):48-50
“居改非”这个词可能在现在的物业管理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词。首先,我们来确定什么叫“居改非”。然而,在我们熟悉的任何一个物业管理法规中都没有对“居改非”相关的规定,所以我们只能从字面的意思解释为“把房屋的性质改变”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把居住用房改变为非居住用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