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年来预算会计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预算会计,1979—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预算会计和1994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预算会计。文章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寻求异同,探索预算会计演进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经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政府会计的三个子系统: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现行预算会计的不足,提出应构建三轨制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外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要分两个阶段进行:条件创造阶段和核心改革阶段.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有效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黎虹 《企业导报》2011,(5):149-150
预算会计改革历经多次,预算会计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行经济体制下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主体、目标、确认基础、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分析,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以期预算会计能够符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重构预算会计体系 目前,在我国预算会计构成体系中包含三个不同性质的分支:(1)财政会计;(2)全额预算会计,其中包括行政机关会计、部分事业机关会计:(3)差额预算会计,指非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会计。现在有许多行政单位创办经济实体,事业单位也面向市场开展业务,划分“全额”预算拨款和“差额”预算补助的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与事业单位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存在明显的差别。而且,由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不同的行业特征,其会计核算方式也与政府会计核算不同。因此,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划分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预算资金的实际运动及发展状况。因此,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应首先将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进行重构,将现行体系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事业单位)会计两个分离的体系。政府会计包含政府财政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则成为独立的部分,以和执行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会计核算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武锡海 《当代会计》2021,(10):130-13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尤其是预算会计管理制度和客体运行环境也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呈现明显波动性.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现状,结合预算会计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加强其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构建更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江川  李锋 《广西会计》2000,(10):33-3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转化的里程碑 ,成为会计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一、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一词是 1981年 8月 ,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 ,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科研实验阶段 (1983年前 )、自发发展阶段 (1983— 1989年 )、成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 )。今天 ,会计电算化工作在财政部门、专…  相似文献   

8.
论三轨制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政府会计的三个子系统: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现行预算会计的不足,提出应构建三轨制政府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工业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恶化,是环境会计产生的重大诱因。"和谐社会"以及"循环经济"等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是推进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繁荣发展的动力。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将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繁荣期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最后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未来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潘煜双一、会计软件的现状会计软件从1979年开发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79—1983)、推广阶段(1983—1988)和商品化阶段(1988—现在)。目前经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已达3...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外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要分两个阶段进行:条件创造阶段和核心改革阶段。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有效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纠正政府部门财务管理中财权高度分散,我国推行了一系列财政集中化管理改革.预算会计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所以一系列财政集中化管理改革势必对预算会计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文章试图理清财政集中化管理下预算会计核算问题.此外,预算会计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最大弊端也是"散",预算会计本身也面临着集中化改革.笔者认为预算会计如何进行集中化改革应当区分不同级别政府来进行,不可一刀切.预算会计集中化改革包含但不限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政府会计建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体系,其中,财务会计设立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预算会计设立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双体系对收入、费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如何进行确认,存在哪些差异,是政府会计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双体系确认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原则以及分析资产项目涉及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确认的差异;第二部分分析负债项目涉及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确认的差异;第三部分分析净资产与预算结余的差异,并以案例形式加以说明。在系统、全面分析双体系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银行借款、其他应付款、应缴增值税、其他应缴税费等项目的预算会计确认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瑞鑫 《当代会计》2021,(6):105-107
以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内部审计与预算会计的实施展开讨论,总结内部审计与预算会计的作用,认识这两项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价值;总结内部审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与问题,提出做好预算会计编制工作、加强预算会计编制执行力、内部审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三方面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使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以期能够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开始实施,自从实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建立以政府及政府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为核心的政府会计,仍然是建立以预算收支为核心的预算会计,可以说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再次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已经逐步提到了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本文通过对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比较研究,明确我国目前政府会计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大数据、云会计的出现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分析大数据下云会计的特征,剖析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全面预算管理影响,构建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侯志平 《当代会计》2021,(12):133-134
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具有一定的财务分析功能,结合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三个双",使得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衔接,对比原有的预算会计体系,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更能全面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18.
苏亚民 《财会通讯》2007,(12):28-29
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管理会计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80年代初);以重视环境适应性、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和绿色管理会计阶段(80年代初起)。绿色管理会计指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对财务、企业行为、绿色成本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萌芽:会计电算化(1978-1999年)包括会计电算化的试验探索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无序发展阶段、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具体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诸多设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建立起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政府会计"三位一体"新体系;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在政府财务会计中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