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与效果的深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商业公共关系传播方式与效果分析1.商品广告的传播要素与效应(1)整合传播内容时,必须提供给受众明确的诉求点。一位广告大师曾说过,消费者在记忆信息时通常采用一种笨拙精神,即将所有信息简单化,融合成一种他们自以为是的观念。这就要求在整合传播内容时,提供给受众一个明确的诉求点。(2)将受众的心理特性、合理需求,融入广告中。有效劝服的关键在于改善个人内部的心理结果,通过这种改变,将取得期望的反应。深入地了解受众的心理特性、合理需求,并将其融入广告的创作及实施中,无疑对强化广告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广告媒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2004,(11):190-194
中国的广告创意真的在成长。这种成长性不仅指广告作品外在形态上的日益丰富多彩,而且更表现在对于受众基本接受与理解能力的信任。这才是实质性的突破。光明舒睡奶的创意,没有正面表现产品,甚至没有直接描写产品的功能,而只是把饮用产品后的结果强烈地表现出来。LEE牛仔裤也没有一个字讲到"野性"的诉求,却用飞刀这一动作让人们感受这一点。因为创意者已经相信大家在接受广告时的联系本能。于是枯燥的解释少了,生动的画面多了。广告信息变得越来越生动了。这不是靠创意者就能缔造的结果。这是广告创意人与中国受众共同创造的成果。我已经感觉到,一个中国广告的创意时代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3.
略论商业广告传播效果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社会,广告时刻在浸染和熏陶着受众,影响着他们的个人行为。如何顺应受众的心理特点,满足受众需求,进一步强化广告的传播效果,已经成为传播媒介、社会企业、广告人及受众非常关注的问题。分析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诸因素,特别是强化广告传播效果与顺应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吴莺莺 《中国广告》2013,(7):134-136
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你想连接的不仅是媒体和受众,而是受众和受众,要让人们自行传播和分享。《中国广告》:我们身处移动时代,如何才能做出一个有吸引力的、有创意的广告?罗安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事实上最重要的事情与其说是技术方面的,不如说是我们所讲述的故事。所以,当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广告受众接收广告的心理机制出发,以信息理论为依据,阐述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最佳接收准则,探讨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最佳接收模型,为广告制作与传播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告主题是广告中透过各种广告元素和表象向广告受众所要传递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广告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期望让受众理解、接受并对其有着实质上或心理上价值的有关产品或企业的某种观念。它是广告受众接纳的主体信息,是决定广告能否引发消费者心理共鸣的关键,它统率各广告要素使之构成完整的广告作品,又是开展广告创意的基点。它的选择与确定,既是广告策划的集中体现,又是广告策划的精髓。一个有效的成功广告,离不开广告主题的创意,使之切中受众的关心点和注意点,诱导其购买欲望,促成其购买行为。 一、 广告主题的构成要素 在主…  相似文献   

7.
记忆作为贯穿所有广告效果阶段的要素,是打开广告效果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在广告活动中应当采用善用创意、重复诉求、借助直观的形象、对广告识记材料的整理和编排、融入广告歌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强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获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为数字化的创意产品研发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同步传播的效应,即实现了产品研发与产品广告的一体化。而新媒体环境中的"产消一体化",在广告传播的视野中,创意产品的研发消费本身引发网上受众的高度关注,广告功能由此得以显现。由此,催生了创意产品研发与广告的整合者:"沃客"(work2.0);在这个通过网络建立的创新型服务产品交易平台上,创意产品研发与广告一体化得到集中的体现;在数字化比重越来越大的社会里,敏感的广告人需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广告促进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动力模式为:广告信患引起消费者注意一受众内隐心理过程产生变化或活动→消费者行为上的变化或活动。国外广告专家认为,所有广告都起始于一个问题。由令人意外的关联性信息开始,广告人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与之相关的事实集中起来,通过创意与批评创作出不仅易于记忆、引起注意,更能面对相应受众传达正确信息的广告作品。在以上过程中,一般创意原则不提倡使用负面信息或否定句式。因为负面的诉求容易引起接受者的记忆而忽略广告的真正主张。心理学认为,恐惧是个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的情绪体验,当一个人不知如何击退威胁、摆脱危险时,就会感到恐惧。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所引起的,也即人在无法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时而产生的情绪。恐惧的体验为受惊,产生不肯定、不安全和危机感。这时,自我感到无力应付而处于心理僵化状态。这时人往往会有一种无助和无望的弱小感,希望得到来自于外界的力量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电视自1929年诞生以来,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无声图像到现在的声像俱备,再到数字传播,电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拥有极其广泛的观众群,也因此成为各个商家进行广告投放的最佳平台。电视信息传播是多种传媒手段综合的产物,电视广告利用色彩、声音、图像、音乐、解说等手段将产品的信息立体、全面地传达给电视观众,给受众带来视觉上、听觉上乃至感觉上的冲击。尽管现在传播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但电视媒介的广告收入一直高居各类媒介之首。广告客户常常会选择资质优良的制作公司为自己量身定做创意广告片,并不惜重金…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08,(2):48-48
前瞻观点: 广告的目的是销售。没有创意但能帮助企业解决竞争问题的广告,不能说它不是好广告。如果说之前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决定了那是个不需要创意的广告时代,那么在进入品牌竞争以及新媒体信息爆炸的时期,这一背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2.
<正>广告本质上是针对消费者记忆的营销活动。广告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传播信息;广告传播信息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重复;广告之所以重复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加强受众对广告的认知。如果品牌名能"润物细无声"似的融入广告中.且能恰如其分地重复,这对增强受  相似文献   

13.
非商业广告的成功制作离不开受众心理分析。只有准确的把握受众心理规律、满足受众心理需求,非商业广告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文章在阐明非商业广告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求真心理、求善心理、求美心理和求新心理等四个方面对非商业广告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非商业广告的成功制作离不开受众心理分析。只有准确的把握受众心理规律、满足受众心理需求,非商业广告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文章在阐明非商业广告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求真心理、求善心理、求美心理和求新心理等四个方面对非商业广告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环境下,中国广告、媒体与品牌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中国(信息)文化思维的错位结构、广告、媒体与品牌环境的二元生态以及信息产品内容与形式的结构形态,都决定了虚实结构既是广告、媒体与品牌的真实运行结构,也是信息主体创意生成、传播和认知的基本机理和策略方法。为此,需要从识别定位机理、诉求传播机理和虚实生成机理的视角,探究中国广告、媒体与品牌信息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08,(2):49-49
前瞻观点:2008年,新媒体依然会风起云涌,而且逐渐向纵深和细分化发展。同时,超广告传播会成为最强劲的势头。品牌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广告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要想提升自身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必须依靠多方位的活动传播。 2007年影响力:由《中国广告》杂志主办的中国广告品牌大会,正在成为中国广告界的一个品牌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多业界同行的认同。在2007年,《中国广告》的学术定位更加明晰,全面反映了中国广告的业界学术水平和创意水平,并成为教育部指定的营销传播类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当消费品广告越来越有趣味的同时,工业设备的广告仍然是"产品 技术参数"的老面孔,在这个讲究"传播效率"的年代,创意能否让工业设备广告变得让受众一读就懂,我们……说实话,接手双良时尽管心里有准备,但看到双良专业而又枯燥的资料时,头皮还是一阵阵发麻。江苏双良集团是大型工业企业,年销售额达15亿。中央空调、停车设备、锅炉三大系列产品俱为大宗工业设备,无论产品的形态还是消费群乃至消费过程都与日用消费品大相径庭。做双良产品广告,无疑是一个挑战。要知道广告该说什么,首先要清楚对谁说。我们把和双  相似文献   

18.
享受建行     
何春成都大西南广告公司董事长大西南广告公司从1992年成立伊始,就坚持"最短时间、最好作品"服务理念,致力于"在中国文化基因里建构当代广告",并在中国传播领域大力倡导执行"经营、销售、传播一体化工程",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品牌发展中的全程策略伙伴。16年来,秉承"中国策略,创意中国"的发展理念跻身中国一流广告公司行列。从金融产品的开发设计到整合推广,我们必须将自己置于经营银行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进行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创新设计。大西南日臻完善的"消费群体调查分析系统"、"产品创新设计管理系统"以及"创意终端制作系统"将为金融行业注入一种新的传播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蒲宏万 《中国报业》2012,(6):109-110
体育赛事转播中,植入性广告是将广告信息融入到体育赛事转播内容中,发挥对观众的潜移默化的广告作用的广告形式。这种媒体广告具有隐含性、渗透性、情趣性和为受众易于接受性的特点。在体育赛事转播中,应当首先进行广告的品牌定位策略,其次还应重视传播目标的锁定,明确品牌的诉求,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等植入式广告策略。随着广告市场的发展,体育赛事转播的植入式广告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植入式广告与传媒载体相互融合,共同建构受众现实生活或理想情境一部分,将商品或服务信息以非广告的表现方法,在受众无意识的情态下,悄无声息地灌输给受众.因其隐秘的特点,植入式广告还被称为嵌入式广告或软性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