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共轭驱动发展的关系,即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CBD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应盲目构建金融CBD或金融中心,而要在区域经济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同时,应加大金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推进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间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金融产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且在我国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因此,应根据区域禀赋原则稳步推进各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产业范式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将遵循“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重塑—产业空间集聚”的技术产业范式。基于此,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契机,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旅游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政府、市场和第三方组织合理调配旅游资源,协调利益分配关系分配的过程.通过政策手段可以克服交流障碍、合作障碍与资金障碍.政策不能取代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必须要从顺应市场规律的角度进行,以促进市场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给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交通建设投资加快,物流基础条件将迅速改善;物流园区加速调整,物流产业集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物流功能不断拓展,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物流产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可行路径是构建现代化交通系统;科学布局,形成高效物流网络;加强物流技术改造,提高物流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开拓乡镇市场;发挥港口优势,布局更广区域的物流发展。三地政府要用好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助力物流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3):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4):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梁军 《生产力研究》2005,(2):160-162
产业集聚理论吸收了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生产综合体理论等区域发展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集聚经济和区域分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产业集聚的发生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集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在金融产业集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并以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重庆市金融产业集聚进行了实际考察分析,最后就推动重庆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溪县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应加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创建区域品牌,延伸产业价值链,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园区,加速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2.
"大而全"、"小而全"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极端表现和根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突破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具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理,这为区域乃至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定政策的新视角。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应有所作为,要实施有效的产业集群战略和积极的产业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而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要集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4.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突破性发展,关系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重新审视我国现行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对科技创新激励作用不足的原因和研究国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点提出促进我省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通过完善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升林业劳动生产率、吸引国内外高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加快林业产业营销体系建设、创建创新型林业产业体系,以提升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7)
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餐饮产业集聚有同类型餐饮企业集聚、互补型餐饮企业集聚、链环型餐饮企业集聚、融合型餐饮企业集聚和配套型餐饮企业集聚五种模式,促进其升级的机理有共性,也各有特性。用区位商法分析山西餐饮产业集聚度与全国其他省份、中部及周边省份集聚度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配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级区域形成晋菜餐饮产业集聚格局;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城市区域形成中外菜系餐饮产业集聚格局;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区域形成文化餐饮产业集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