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费国良 《宁波通讯》2011,(13):11-13
九十年风风雨雨、九十年坎坎坷坷;九十年艰辛探索、九十年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演化成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性结论,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路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实践真谛。  相似文献   

2.
自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受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创立并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是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文章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的角色体现和角色实现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何以可能、如何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相结合的历史。江泽民同志在今年“ 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它表现为一个历史运动,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推移而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情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共90个春秋,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人民前进;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够稳定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新广西。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是使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所理解、认同和信仰,并转化为指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的每一次胜利又会不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陶鹏 《黑河学刊》2011,(12):61+64-61,64
自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取得独立和解放的理论基础。当前,如何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上小康之路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创造性地开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特别是抗战时期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里程碑,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多年的伟大奋斗的实践,得出的历史经验之一。回顾党的自我革命历史演进,以史为镜,提炼出了三条成功历史经验:以坚持真理的精神,通过自我革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历史担当的站位,增强坚持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确保自我革命的成功落实。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自我革命的三条启示:坚持以共产主义信仰为精神动力;坚持以人民立场为价值追求;坚持以敢于担当为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年以来,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使它既得到了继承,又得到了发展。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理论传承和时代创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工作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彰显出中国时代化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能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磊 《魅力中国》2013,(6):53-53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为民服务的主体观。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连l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诉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不断涌现的过程。人民首创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本质,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要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把握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罗小青 《魅力中国》2010,(2):143-143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从摸索、实践到体系化、科学化的历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红色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一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83周年。在这个神圣的纪念日,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光荣优良传统,就是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保持党的先进性,让党旗更加鲜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鲜艳的党旗被无数先烈的热血染红。建国五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党的最伟大的历程功绩之一,就是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理论,开辟新道路,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的七十七年历史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其中最可宝贵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概括的那样:“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我们认为,理论与实际的科学结合必然包含着新的创造,所以,这条根本的历史经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二是指不照搬照抄,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因此,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党的生日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