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在各地积极推行,但执行的效果却大相径庭,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无力推行这一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国内52个规模不等的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适宜在大城市、特大城市推行,而中小城市应该考虑其他形式的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里白 《经济师》2004,(4):6-7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商业领域的改革 ,为推动城市的全面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阻碍商品和要素有效流动的体制性因素依然存在 ,深化商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很重。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中小城市商业发展论坛”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保民博士就加快中小城市商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记者有幸参加了交流探讨 ,现将李保民先生的报告以访谈的形式加以整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群体规模在迅速扩大,1979年全国设市城市为193个,到1989年底已增加到450个。城市群体规模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推动了农村向城市化前进,城市数量的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在治理整顿进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新的条件下,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任务,不仅市区的结构要调整,而且腹地的农村结构也要调整。一批新兴城市、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建设自己的特色产业,以各具优势而构成群体多样化的中小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特殊的发展路径和特殊的发展困境,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从制度安排和经济基础层面进行战略转型,总体思路是城市化发展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由纵向投资向横向拓展转型、由行政主导向产业支撑转型、单一城市向网络城市转型、由人口转移向结构转换转型,转型路径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中小城市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础上拓展为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实现西部地区在产业联系和产业链条基础上的城市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时德州市主要城市广场进行分析评价后,可知中小城市广场发展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设计盲目,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空间杂乱,城市形象差等后果.从而提出了中小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对德州城市广场改建的办法,以期为中小城市广场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商圈在各地兴起,它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而且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商圈的膨化发展,其带来的交通堵塞、信息不完全、商业经营漏洞等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故我们对蚌埠万达广场商业圈展开研究,利用实地调研和莱利法则、赫夫法则研究中小城市商业圈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找出解决方案,促进蚌埠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其他城市在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尚民 《经济导刊》2011,(10):61-62
现代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经济竞争力量最强的地区就是城市经济经济充分发育的区域。由于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库区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成为破解三峡安稳致富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时代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想要赢的发展的主动权就要注重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现如今,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蓬勃开展,通过对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的探讨,寻求我国中小城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发展城市圈经济需把握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推进中小城市建设更离不开规划。本文探讨的是发展城市圈经济应把握的原则,以及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困境与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和梯度经济原理,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针对重庆市经济极化现象严重、经济梯度不合理、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等现实,提出重庆市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形成大中城市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大城市、中心集镇围绕中小城市、中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网络格局。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建设具有高品位现代城市文化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重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持续升温,人们对体育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城市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我国中小城市体育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体育经济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进一步发展则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根据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总部经济模式能够突破原有城市之间产业分工的局限,促进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向功能合作、配套拓展方向升级,为深化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论证了总部经济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关系,并就如何以总部经济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施渺筱 《时代经贸》2012,(2):143-145
中小城市自身具有宜居的优势性,是我国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本文以安顺中心城区为例,探讨西部中小城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宜居城市”这一人类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中等城市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际上有关专家对几十年来世界中小城市的研究也表明,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小城市能够较好地适应并协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更适宜提供优质人居环境,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8,(1)
当前,我国各个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旅游业开展有着不容忽略的制约因素,但是同时,在各方面又出现了难以忽略的优点。我国的中小城市繁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资源的匮乏,导致发展跟不上脚步,为我国全面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难度。因为我国的历史悠久,很多中小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所以在中小城市的旅游招商中,应该全力去营造一个具有特点的古城风貌,大力开展旅游业,做好旅游招商引资的工作,从而让城市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满女 《经济师》2010,(2):191-193
相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知名度高的传统旅游强市,中小旅游城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发掘和凸显自身城市特色和优势,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才能紧紧抓住新假日制度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文章简析了新假日制度对中小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影响,并以广西梧州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探讨了进一步开拓旅游消费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如果陕西、重庆、四川能够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三省市已有的经济、资源、教育、科技、交通和地缘优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部优先建设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资源互补、合作多赢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对三地和整个西部而言,都将是区域合作的一个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正值我国经济大发展时代,国际规划的发展战略主要致力于突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这个大难关,运用提升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率这一方法,来达到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实现我国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方式是利用大城市的经济优势去带动周边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一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稍落后的中小城市需要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会,运用自身优势,发展属于自己地区的特色经济,努力跟上大城市的发展步伐.当然,中小城市在面对这一发展机遇时,好处与坏处是并存的,由于中小城市的资源缺乏,人才缺乏,中小城市的发展道路是很艰难的,这就需要中小城市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不足,作好相应的发展规划.本文主要立足于经济视角对发展中的小城镇的建设方面作探究,希望能给广大发展中的小城镇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中心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滞后息息相关。一是区域内各自为战的“诸侯经济”形态和以GDP为政绩考核的行政制度双重约束下,中心城市更多地是利用自身优势单向度地吸附区域周边的入力与资本而缺少参与区域合作的动力;二是区域内的“福利差异”导致中心城市拥有诸多优于中小城市的福利待遇吸引外来人员,两者相加引起人口过度集中。因此,只有使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相统一,将区域内原有的省(市)间影响一体化进程的种种利益矛盾通过内部化的方式加以解决,才能实现产业与人口的合理流动,进而发挥中小城市的空间优势,最终减缓中心城市房价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具有面山环水、城市建设用地局促、"整体集中、局部分散"为主的空间发展特征。随着产业转移的到来,作为重要产业承接地的湖南省中小城市必将面临城市用地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的改变。从城市现状特征出发,采取例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湖南多个中小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的研究,提出建立"小而优"的适度组团式发展模式,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湖南丘陵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探求一些空间形态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