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制度的变迁,高校原有的行政式、福利形、无偿性的后勤管理模式弊端凸现.制度变革带来的观念更新打开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广阔空间,交易成本原则成为选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林  赵雨  周雄 《经济师》2006,(4):105-106
根据高校后勤服务的一些特点,提出高校后勤服务力的概念,并在分析高校后勤服务力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要导入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以及确保这些服务内容与服务项目有效执行的分析,回答了如何把高校后勤服务力转化成服务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林  赵雨  周雄 《经济师》2006,(3):78-79
文章提出高校后勤服务现场管理的含义,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服务部门的现场管理特征,提出目前高校后勤服务部门有必要导入“5S”现场管理机制。并通过“5S”现场管理的理论综述,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导入“5S”现场管理机制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后勤服务市场体系的构建是我们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特点,结合改革实践,提出了构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后勤服务市场体系的构建是我们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特点,结合改革实践,提出了构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徐甄 《经济师》2007,(5):212-213
文章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导入ISO9001标准的意义,并探讨了建立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后勤的服务功能在内生的基础上也会衍生出一些外化的功能。首先,对后勤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内生和外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的内生功能,以及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内生功能的拓展和变化,接着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服务功能的外化及其表现;最后,对后勤服务的内生和外化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沙德银  周建 《经济师》2004,(1):112-113
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是指后勤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文章阐述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环的概念 ,讨论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特性和管理方法 ,并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  金淑芳  吴炯华 《经济师》2007,(3):119-1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实力普遍增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实体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武器。文章以体系建立实践者的角度,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提供服务"是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后勤服务商品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的本质特征。在对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提供方式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引入"市场机制"的边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校后勤"市场提供服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高校后勤生产力,减轻高校负担,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一条根本出路。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要将后勤服务脱离高等学校本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后勤服务组织形式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经营方式市场化,为此,高校后勤改革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加速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1)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规模庞大,师生众多,相应地高校后勤服务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业务拓展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构建我国高校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后勤服务法人实体,理顺学校后勤服务关系,强化保障与监督机制,全面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阐述了创新与理性关系的基础上,对高校后勤服务创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理论性进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高校后勤服务模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程度很高。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同,宿舍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状况的不同,加深了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建立完全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政府应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改革措施,高校要建立开放有序的校园市场。我们必须借鉴国外高校的后勤服务运行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卢洪刚 《经济师》2011,(12):87-88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是高校后勤的天职。正确处理服务与效益的关系,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原则。创建品牌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突破口,而创建品牌的关键是落实保障机制。其中包括质量至上,确立操作规范;品牌第一,确立明显标识;聚集人才,优化服务队伍;加大投入,强化硬件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方向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收革的实质,就是把原高校后勤服务性质的工作从高校剥离出来,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系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人、则、物。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并从高等学校中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自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企业实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是精简高校管理人员、减轻高校财政负扣、增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力的关键。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承认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体现后勤服务的经济效益。第二,明确后勤服务社会宗旨,提高服务水平。第三,减轻高校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8.
沙德银 《经济师》2006,(7):113-113,115
文章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差距,并探讨了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臣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75-176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服务性、先行性、独立性、协调性、技术性、务实性等特点,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管理组织体系,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针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亟须开发基于X3业务基础平台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其目的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建立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经营机制。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则是实现社会化方向目标的有效载体。在后勤服务实体的建设过程中,从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型的“福利型服务”到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服务”,要经历深层次的演变,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