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排名世界第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本文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搜集了相关的数据,计算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并利用上述指标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驰 《商》2014,(14):146-146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劳伦斯指数和贸易条件指数对服务贸易优化程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但整体结构依然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正处于重要的调整期。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作为国际贸易桥梁和纽带的运输业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对中日韩运输业服务贸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运用近五年来三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额、服务贸易总额等基础数据,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从不同侧面比较了三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得出了我国运输业与日韩存在巨大差距的结论。并据此分析了我国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对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国际竞争力差,发展不平衡。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7~2008年数据对我国文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对文化贸易总体及文化商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贸易方向过于集中,文化贸易的经济动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高附加值的创意型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文化贸易的区域范围以及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Michaely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依然不具备明显的国家竞争力,部分服务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红  董瑾 《商业时代》2008,(2):35-37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描述性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南洋  杨红强  聂影 《国际贸易问题》2006,(8):115-119,F0003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的内涵不断加深,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1999-2003年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缓慢,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的服务贸易出口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尽管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但比重不高;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0.
1980年至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现持续逆差,与美国的持续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两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竞争力和结构变动指数的比较,找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了调整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服务贸易一个具体的产业部门,运输服务产业比较优势的测度一般基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本文基于1992-2008年的贸易数据,对美中两国运输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指标做了比较分析;并通过美中双边运输服务贸易分项数据,对美中两国在客运服务、货运服务和港口服务三个分部门的比较优势做了深入论述,认为美中两国在运输服务产业内部各具优势、各有分工;对服务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不能仅仅依靠BOP数据,更应该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化程度、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和要素资源禀赋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贸易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并结合GDP长波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长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的中国服务贸易经历了8次短周期波动、3次中周期波动(其中目前的第3次中周期波动具有适度高位平滑的特征)、2次中长周期波动(目前正处于第2次中长周期波动的扩张期),服务贸易长波与GDP长波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利用我国1982-2011年的年度数据、引入多个控制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物贸易的发展会使收入差距先减少后扩大,而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使得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同时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文章在对研究结论做出成因分析后,提出了部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服务的作用愈发凸显,服务贸易的新形式丰富了区域贸易协定影响服务贸易成本的渠道。本文从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两个维度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不同类型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单纯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提高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度将显著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区域贸易协定可以显著降低中间投入服务贸易成本,对最终需求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效应不显著。区域贸易协定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效果存在非对称性,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效应强于南北型。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可以通过减少监管分歧和货物贸易自由化效果外溢两条途径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则仅可以通过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外溢效应来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因此,中国应积极与发达国家开展高质量区域贸易协定谈判,通过提高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充分发挥其服务贸易自由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凯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53-57
1980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际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握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和服务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促进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逐步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从贸易开放度视角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国贸易开放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中国以商品贸易为主,而印度服务贸易份额远高于中国;中国的总体贸易开放度高于印度,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印度外贸加速发展而缩小;两国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略高于印度,但中国面临着由贸易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失衡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首先阐述了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可以表示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然后用数据证明了如下命题: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本、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改善资源禀赋质量而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最大,城市化因素的影响次之,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最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10周年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长洪  郑文 《财贸经济》2011,(11):5-13,136
本文回顾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贡献在于推动国际经贸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忠实履行多边贸易规则、努力协调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机制建设以及切实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10年来,多边贸易体制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力量结构、议题结构及外部透明度的变化。展望未来,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应重在制度建设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实践经验,本文得出了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及其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输服务贸易逆差被认为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本文研究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逆差产生的原因,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产生源自于运输服务的产能不足,统计数据的分析难以得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