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区域交通人才需求预测能力,从区域交通经济等影响因素指标与区域交通人才需求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模块向前筛选法对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处理,构造了基于计量经济分析的区域交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发现该方法能够获得较小的相对误差,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灰色关联理论应用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分析中,定量分析影响投资效应的因素,从而掌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例情况,促进投资收到更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投资角度出发,将Sol ow模型中的资本进行分解,即交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其他基础设施资本投入、非基础设施资本投入。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等检验方法,采用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得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动趋势比经济增长更加敏感,并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增加并持久。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产品的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提供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运输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交通工具、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从业人员组成了服务社会经济的完整交通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有其不同一般的经济特性,社会发展的承载作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在整体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国民经济收入(GDP)的贡献,对交通产业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青 《价值工程》2010,29(10):227-230
本文依据生产函数模型和我国1994-2007年度30个省级地区(重庆市包含在四川省内)面板数据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得出在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我国各省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产出系数,进而得出经济越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经济增长贡献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彩利 《物流技术》2014,(1):181-184
从经营管理运作的角度,挖掘物流配送系统中对交通物流企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和制约条件,并提出不同的决策行动解决方案。在综合考虑合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最大化地运用交通物流企业现有资源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交通物流企业配送方案科学决策模型,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优化准则研究。最后通过算例进行实证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交通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是切实有效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郝鑫 《数据》2012,(11):58-61
本文根据北京市朝阳区的人口聚居特点及城市经济、人文等特征,通过重力模型法分析了朝阳区的交通产生与分布,并对交通分布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人口数据估算了朝阳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讨论了朝阳区重点拥堵区域的成因。研究结果能够合理解释朝阳区交通现状并预测将来的交通分布,并对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有效管理措施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13):104-105
近年来,我国很多大城市都正在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作为城市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量巨大,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项目自身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长,潜在风险较大,因此,很难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政府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金融资筹措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介绍了政府融资模式的筹资渠道,在对政府融资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低速磁浮交通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投资构成分析。介绍了全球中低速磁浮交通建设概况,突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重要成就。投资构成分析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采购、系统运营等方面,并阐述了各阶段投资控制的要点。此外,介绍了基于造价大数据的投资策划与管控、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以及BIM可视化动态投资控制等管理技术,以加强中低速磁浮交通建设工程的投资可持续性和成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红梅 《价值工程》2014,(32):242-243
本文通过全面剖析影响交通冲突的原因,以交通流量、道路几何设计和道路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建立指标层次结构体系。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预测模型,应用于交通冲突预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现代物流配送的新特点、城市交通的新情况以及道路交通情况对配送计划的影响,在考虑时间窗、交通情况、车辆限制、拥挤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实时交通情况的配送优化模型,并介绍了模型的软件实现,分析了模型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货源分布参数、道路运输成本、港口装卸效率、船舶停泊成本等影响港口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综合运输体系下区域内港口竞争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交通一体化的区域港口竞争模型。并利用竞争模型对影响港口竞争能力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就港口如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行了探索。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了该竞争模型在制定港口竞争策略中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交通需求和交通能源需求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预测交通需求量和交通能源需求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和比较。这些方法被分成两大类:集合模型和非集合模型。前者将出行行为看作一种平均的行为,主要用来预测宏观和长期交通需求,最常用的模型是经济计量模型;后者建立在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家庭和个人的选择,主要预测微观和短期的交通需求量和评价交通政策,通常使用的模型是逻辑模型和预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交通影响评价中用地开发强度反馈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局部用地开发强度过大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提出一种可有效抑制用地开发强度过大、基于交通微观仿真系统的用地开发强度反馈方法,并从背景交通流量预测、微观仿真平台搭建、用地开发强度反馈、公交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理论主要内容。最后,通过与现行交通影响评价体制的比较,得出了其可从根本上改变"先用地,后交通"的现行规划模式结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交通与土地使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对影响长远的重大政策、措施、基础设施的规划评价,需要从交通与土地使用两方面着手研究其利弊和影响程度。同时,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与分析、规划用地结构和布局的评价、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效益评估均需要通过交通土地使用整合模型来完成。基于上述需求,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交通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并标定了北京市土地使用模型部分,实现了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模型的一体化模型构建。并进行了典型的模型应用分析。力求通过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模型来更好地评价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李吟龙 《价值工程》2011,30(29):24-25
随着第四方物流(4PL)理论探索与实践的运用,如何合理有效地整合供应链的综合交通物流资源,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更无统一的量化标准及模式。为了寻找4PL模式在整合综合交通物流资源的量化分析突破口,本文通过对整合过程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从经营管理运作的角度挖掘系统中的各个主要因素。在考虑系统整合过程的价值链增值基础上,探索系统的整合投入成本同各主要因素运作水平提升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4PL模式下交通物流资源整合决策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冯忠祥  刘静 《物流技术》2008,27(5):63-65
分析了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的方法,结合物流园区的特点,指出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的确定应考虑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模型的适用性,在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模型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8.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制度因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新蜀  马骏 《企业经济》2014,(3):156-159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下,本文根据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通过构建VAR模型,对1992年到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方差分解分析及协整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对经济带的贸易繁荣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持久且贡献度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