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水平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控制权溢价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低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水平与控制权收益成正比关系。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过高,必然阻碍证券市场的顺利发展,应当着手解决控制权收益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相关数据,本文验证了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法律保护水平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超控制权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所处环境的市场化进程、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我们还发现对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其所能获得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低。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完善法制化水平,以及建立对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制衡机制,对抑制控制性股东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普遍通过非公平关联交易、违规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方式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非法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角度,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对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后股权分置时期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这为制定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柴娟娟 《中国外资》2011,(19):102+104-102,104
股权集中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特点。因而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和监督经营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常会出现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通过会计行为异化的方式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从控股股东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会计学、行为学、公司治理理论分析了控股股东会计行为异化的形成机理,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理论模型。然后,本文以121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金流权、控制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以及影响公司价值的诸多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平均为62%,并且此分离程度在东亚为最高。另外,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与控股股东的“掠夺性分红”行为有关;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控制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比例、负债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均不相关,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控制性大股东在取得合理的补偿报酬及收益后,由于自利性驱使,往往有通过控制权优势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倾向。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新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中非货币性收益的度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模型和实证手段,分析了独立董事能否在控制权转移中减轻大股东侵害。按照本文的模型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能有效的减轻控股股东在控制权转移中对获取私人利益的预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价格虽然不遵循市场规律,但也是各方力量博弈的结果,独立董事的存在,也能制衡各个博弈方,有效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佟岩  王化成 《会计研究》2007,46(4):75-82
控股股东通常使用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收益(包括私有收益和共享收益)。在不同控制权收益驱使下,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也完全不同。本文使用2001、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在50%及以下时,更多通过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结果降低了盈余质量;而当控股股东持股超过50%时,偏好通过关联交易获取控制权共享收益,最终提高了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杨树玲 《会计师》2010,(12):10-11
<正>一、控制权收益的内涵控制权收益又称控制权私人收益(private benefits 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rossman and Hart(1988)提出的,它指的是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得的利益。而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赞同控制权收益就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本文对控制权收益的解释与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出发角度不同:侵害论是从中小股东受侵害的思路去解析控制权收益,本文站在中立的角度,把控制权收益看作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成果;(二)研究主体不同:侵害论下,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性资源,为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创造基础的理论阐述,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资本投向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投向的资本投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攫取水平正相关。(2)就固定资产、股权并购、无形资产三种资本投向而言,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也较低。(3)不同投向下的资本投资,在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共有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合理掏空动机”与”超额掏空动机”伴随着现金流权的上升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两类动机都会引致控股股东对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却是完全不同的;(2)伴随着现金流权的影响,控股股东的”超额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向效应和”合理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我国2013—2016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在公司章程中反映对中小股东参与决策权保障的、尚未被强制法定的、可由上市公司股东自行决定的累积投票权制度和特别决议事项条款个数多少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可自主抉择的公司在章程中设立条款采用累积投票制度,可以大大减少发生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章程中特别决议事项多于法定6项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更加遵纪守法;公司章程对中小投资者参与决策权保障程度越高(即公司章程中采用了累积投票制度且同时特别决议事项多于法定6项),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机会越多,对大股东权利使用的监督效果越明显,发生控制权滥用、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石敏  杨锡春 《云南金融》2012,(2Z):22-22
自20世纪90年代,代理理论突破传统理论的研究界限,开始关注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倾向于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而会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代理理论突破传统理论的研究界限,开始关注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倾向于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进而会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