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应计异象视角,利用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会计信息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能够显著缓解A股市场应计异象。进一步分解应计盈余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缓解了投资增长导致的应计异象,对盈余管理导致的应计异象加剧作用不显著,整体表现为缓解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监督治理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提高了治理水平,缓解了应计异象,高行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削弱了其缓解作用,内控监管环境的严格强化了两者的关系,缺陷整改信息披露未能引起两者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过度投资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这种制度安排不仅导致了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而且加剧了盈余管理程度对过度投资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沪港通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创新政策,研究其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利用2014年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从职业经理人短视这一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即企业的投资过度行为和投资不足行为均得到显著改善;进一步验证,职业经理人短视在沪港通政策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本研究对于理解沪港通政策对职业经理人战略眼光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证经验,为后续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市企业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市场中上市企业应计异象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均与企业应计异象显著负相关,即提升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均能有效抑制市场中企业的应计异象程度,进一步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能显著增强财务报告透明度与应计异象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可以为治理市场中的应计异象、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沪港通交易机制,运用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2012—2016年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并且通过公司治理和信息渠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现实背景,选定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为研究区间,构造股价信息充分性、股价信息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三项定价效率核心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沪港通政策对我国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的推出有助于提高我国沪市A股的股价信息充分性、准确性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且对国有企业、高股权制衡度企业、高换手率企业的股票定价效率提高更显著。进一步对比发现,资金双向流动交易机制对沪市A股定价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应有序扩大沪股通、港股通标的股票范围,不断完善资金双向流动机制,提高股票流动性,加速境内外资本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控制其他因素并经过安慰剂检验、去除A+H股影响、改变周期范围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内部机制是对股价波动性风险控制,外部机制是审计师声誉风险与政府部门监管。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会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会显著提升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次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视角,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不同属性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与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在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操控性应计质量;在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操控性应计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监督机制和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机制抑制盈余管理,而提高公司面临的投资者诉讼风险这一机制则未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张健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6):67-74,82
以2004至2008年A股盈利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非线性Minshkin检验方法以及线性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应计异象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减缓应计异象.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应计异象,并且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减缓应计异象的作用.随后,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对机构投资者减缓应计异象的影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对应计利润更准确定价,进一步消减应计异象.  相似文献   

11.
刘丽娜  郭威 《财会月刊》2023,(10):50-57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短贷长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短贷长投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发现短贷长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过度投资方面;会计信息质量在两者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短贷长投会加剧偿债压力,刺激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恶化会计信息质量,导致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冲突加剧,进而负向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剧过度投资降低投资效率效应在低融资成本组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显著,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短贷长投可以缓解投资不足。本研究有助于强化对短贷长投利弊的认识,并对改善企业投资效率有明确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高管持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赋予高管一定的股权激励可以减弱应计盈余管理的资本成本效应.且在不同的控股公司背景下,应计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国有控股公司削弱了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机制之一,其治理功能能否有效发挥至关重要。基于盈余管理视角,选择沪深两市2007-2014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任职地点对独立董事治理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无法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2)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后,独立董事本地任职主要对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存在影响;(3)当宏观经济环境较差时,独立董事本地任职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     
本文以沪深主板A股企业为样本,利用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支付股利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显示:相比不支付股利的公司,支付股利的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以达到平滑收益的结果。额外的验证过程也大致表明此结果是由与股利相关的因素机制引发而不是经济环境因素引起,对于盈余管理的替代指标也是稳健性的。这些发现与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于盈余管理行为有关键性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2年我国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CEO权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权力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环境不确定性高时,CEO权力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越显著;进一步地,将应计视角的盈余管理换成真实交易的盈余管理,这些关系依然一致。研究结果为CEO操纵盈余管理的动机提供新的视角证据,对改善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与治理结构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1998-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市场上的应计异象.在确认中国市场上存在应计异象的同时,将会计应计进行分解,具体探究关于会计应计的三种假设在中国的适用性,确定管理层操纵可以解释大部分现象,但要解释所有细节还必须结合其他两种假设.通过将应计各项目分为可操纵和不可操纵两个部分,研究发现,市场对管理层操纵这一现象的反应存在时滞.另外,对所有A股进行分行业检验发现,主要是管理层操纵导致了应计异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AH股溢价视角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与股票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受到具备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资格限制和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交易资格限制,在融券交易更为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融资融券交易未能提高股票效率,即没有降低AH股溢价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后亦不能有效降低AH股溢价水平,原因同样是受参与沪港通交易的条件限制导致的,但沪港通开通后,上证综合指数对AH股溢价影响消失。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第三方商道融绿首次发布ESG评级作为外生冲击事件,考察ESG评级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评级事件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软监管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两个渠道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评级作为一种市场软监管机制,与作为硬监管的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与同样是软治理的产品竞争程度之间则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评级在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加剧了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0.
韦昌建  张杰 《财会通讯》2021,(20):30-33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沪港通"政策实施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有更高的现金持有.同时,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高、企业股价波动程度更高时,"沪港通"政策带来的正向现金持有效应更显著.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现金持有,从企业现金持有的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