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励的能力。1、激励员工。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激励员工,要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工作,要把员工的“要我去做”变成“我要去做”,实现这种转变的最佳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激励。如果我们用激励的方式而非命令式的向员工安排工作,更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工作的成就感。激励的方式并不会使你的管理权力被消弱。相反,你会更加容易地安排工作,并能使员工更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需求是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企业各方面目标实现的最重要课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拉柏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二管理中有效激励的方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员工需求的不同,可将激励员工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传统薪酬管理仅具有物质报酬分配的性质,而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念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薪酬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人。企业经营首先要树立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员工的激励。激励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  相似文献   

6.
“你要勤于给花草施肥浇水,如果他们茁壮成长,你会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他们不成材,就把它们剪掉,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GE原总裁韦尔奇对管理这样理解。美国企业家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两位管理巨头都认为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激励,可见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分量。而怎样“激励”才算是成功的激励呢?了解员工的需要,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公司的,只有了解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他的积极性。作为管理者,你真的了解你的员工的需要吗?这是做好激励的前提条件。如何了解和分析员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管理的研究重点已从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逐步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但许多企业普遍遇到这样一些难题:员工在一边数着得到的票子,一边在埋怨不够或不如别人多;当员工得到一次奖励性利益时,本应有的激励迅速转化为“应该得到”的心态,而心中却已悄悄提高了下一个需求目标,当企业拿不出更多的“物质”去满足其要求时,  相似文献   

8.
张学义  刘鑫 《活力》2006,(6):128-128
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激发他人的动机提高工作绩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作为一名管理者,激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的工作的好坏甚至成败。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激励问题。激励不是操纵,不是控制,而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通过满足需要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认识人的特点,是激励有效性的保证。“激励”是一种可以普遍适应的通用法则,但是我们要用好激励,就必须首先要明白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人是千差万别又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设计个性化的激励方案,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个员工,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能以一种激励手段来激励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企业》2011,(8):17-17
创业心态是一种积极主动,为求得回报敢担当风险的心态,这些都需要领导者作为榜样,用自己的领导力启发和激励员工。你需要聘请能力强且渴望学习新技能的员工。当一家初创企业决定聘请一些“普通员工”担任销售、营销和管理职责后,他们将会惊讶地发现,公司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大幅下滑。初创企业应该做的,是聘请更多“创业者”,创业型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事业,并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员工激励的意义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企业的中心。无论是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领导工作,还是销售工作,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充分激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处于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型管理已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旧式薪酬是基于岗位、职务和内部均衡的一种僵化的偿付体系。如何使薪酬设计更加合理化,使薪酬制度更能发挥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的作用,于是,自助式整体薪酬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新宠,它突出了薪酬方案的整体性和可选性,能更好地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求,更强调以人为本和对人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婷 《人力资源》2007,(4):15-19
众所周知,联想在企业管理方面,一直强调三个要素。一是“建班子”,即企业如何构建领导班子,如何使班子良性运作,如何使班子里的人在不适合企业发展时顺利退出等问题;二是“定战略”,即在企业有了一个好的班子以后,要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部署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手段;三是“带队伍”,即如何执行企业制定的战略。企业要做大、做强,肯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但仅此并不足够,因为战略的执行需要员工的“士气”。什么是士气?就是说,当领导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人会质疑,而是坚决执行到底。定战略是“知”,带队伍就是“行”,就是要鼓动员工的士气,让士兵爱打仗。那么如何让士兵爱打仗呢?柳传志认为必须从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入手,三管齐下培养员工“爱打仗”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在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管理理念的今天,企业越来越重视福利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但传统的福利项目给员工以保健作用远远大于激励因素的感受,单一的福利计划很难满足员工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的需求,要想通过福利来激励和保留员工,则必须展现福利项目的差异化.亦即弹性福利或个性化福利。  相似文献   

14.
阎森  武威 《现代企业》2012,(1):24-25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每个管理者都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采取激励政策,激励是指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要。每个管理者首先要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激励的不同表现、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指出只有通过激发每个员工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欲望,创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气氛,使每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贺爱忠 《公司》2000,(6):7-8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知识主宰世界的世纪。人及人的知识、智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得到全面自在的发展 资本主义初期的企业,把员工视为会说话的工具,采取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资、严厉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其目标是榨取剩余价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把员工看成“经济人”,其目标是采取经济手段调动工人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企业主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20世纪30年代,企业把员工视为“社会人”,从…  相似文献   

17.
黄建东 《中外管理》2013,(11):58-60
彼得·杜拉克:“员工满意度指标其实毫无意义。”要激励员工,最重要的是提高员工满意度。这是一种现在非常流行的观点,员工满意度指标也由此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重点。但是,这是正确的管理理念吗?  相似文献   

18.
<正>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宝。企业要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主体潜能,推动企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改革,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需要以“人”为核心,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尊重人的价值,抓住人、开发人、培养人、用活人,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培养员工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提倡企业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东 《人力资源》2005,(12):12-13
员工激励是一门艺术。激励“问题员工”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阅读本文,那些在员工管理中惯于使用刚性管理的管理者也许该做一下反思。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它的重点是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人才的优势,实现企业目标。而激励是使员工发挥最大价值的必要条件,要想实现激励效用最大化,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不断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