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土地社会保障职能及对农地流转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慧蓉  钟涨宝 《经济师》2005,(3):265-266
土地承担了农村的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功能 ,当今我国实行了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产权 +平均分配的土地使用权”的农地制度。这种农地制度和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在制度层面和农民的心理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都不利于农地流转 ,导致无法建立高层次、大规模、市场化的农地流转机制。因此 ,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改革农村现行保障制度 ,使农民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 ,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彭克强 《财经科学》2008,(12):16-1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土地制度又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核心,它是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股田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股田制应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王凯伦 《经济纵横》1993,(12):53-55,62
<正>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历次农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与核心。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农村改革,正是通过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突出的问题有:(1) 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的模糊化,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土地肥力受损,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2) 农户通过家庭承包获得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尚不稳定,承包的时效性还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农民对耕地缺乏长期投资的热情;(3) 部分地方土地的经营规模细碎狭小,妨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一直较关注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彻底解决,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法律制度,它对今天的土地立法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法律制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理论思考蔡秉玺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带来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化。农民因获得了土地的直接的使用权,可以和土地这种最基...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决了长期有以来农产品短缺问题,并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因此制度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该制度也显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与要素配制饱和;家庭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有限;小规模土地经营难于应对入世的种种挑战,等等。而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有着诸多困难。主要原因是土地规模小而难以流转,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民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调查分析,认为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尽管有众多缺限,但农民认为其仍然是相对最佳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探寻土地制度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群 《经济论坛》2003,(21):68-68,66
一、目前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民增加收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农村开始实行以土地均分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延续至今。起初,它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温饱问题迅速得到解决。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更加突出,现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1.生产规模小,分散程度高,经济效率低。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应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世界农…  相似文献   

9.
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2,28(1):47-50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育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各地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以外,非物质补偿包括就业安置、再就业培训、子女入学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也应考虑,并相应给以解决,这些方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前途。陈锡文曾经多次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失地的同时,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在发挥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同时,适时建立与城镇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土地是农村农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不顾农民长远生计,强制性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不仅引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而且给农村稳定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我国将分阶段削减关税,并逐步放弃非关税措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弱势产业,从短期来看,受到的冲击尤为严峻。面对过剩经济的来临和人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必须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本文拟从当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局的制度因素着手,作些简略分析。一、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经济最根本的制度,建国以后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都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自己的财产,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焕发,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与妇女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为关切的经济权利。特别对于广大农村妇女,土地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国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视、侵害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妇女土地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要类型、原因以及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制度缺失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显现;再加上涉及农村的土地、就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缺失,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1.土地制度因素。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相对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土地制度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土地制度的最大缺陷是由于所有权的空位,集体本身…  相似文献   

14.
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首要问题,可以说中国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所有权的问题。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农村一切经济制度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制度是指在一定经济性会条件下的土地关系总和。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以及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社会经济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制度也在不同的时期存在了很大差异,本文就当前土地制度改革作一探讨。 一、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我国土地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行,实现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使农民和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这一土地改革使几乎所有中国农民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仅给中国的农业,也给中国经济的其它部门带来了良好的结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繁荣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从土地的产权、管理、使用到流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土地制度则是我国社会的基本制度。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立使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由于一些新情况的出现,制约了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高效流转,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影响农地承包权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依据因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蒋省三  刘守英 《经济学》2004,4(1):211-228
本在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农村工业化的调查基础上提出,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可以屏蔽国家征地制度对农民权益的侵害,有利于地方工业化,让农民分享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增值收益。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尽快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中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容。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实行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同地、同价、同权。  相似文献   

18.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但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城乡分割体制下为工业生产提供廉价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广大青壮年农民从有限土地中走向城市、走进工厂,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作为最后的保障。而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农业形成产业,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在保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绩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农地制度演变的过程和特点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个人化程度高、产权明晰的土地制度是有效率的。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并使其资本化、物权化、法律化 ,突出产权结构中土地承包权的核心地位 ,应该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土地经营权的强化和农地制度创新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 ,必然使农地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呈多样化特征。这既符合制度变迁的效率特征 ,更符合目前中国农村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农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土地流通问题的提出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最具基础性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进城务工经商。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制条件下,离乡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