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经济理论将产权作为经济绩效的外生变量,但是人类社会的演化路径表明产权是内生于人类族群的共同信念,它与内置于人类心智的公平偏好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文章运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针对不同来源的产权考察其认同信念及其对公平偏好的影响。实验发现,产权不仅导致提议者对回应者和接受者有产权认同信念,也导致提议者的自利偏好和回应者的公平偏好被挤出;通过对利他偏好、策略行为和第三方评价的分离,测度了产权信念;提议者没有强烈的公平偏好动机,而是通过策略行为来最大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引入房地产征用补偿实验背景,利用来自长沙市的案例数据,设计了一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探讨了分配结果公平和分配动机公平对征用人与被征用人行为决策的影响,不仅弥补了先前学者仅从单一方面研究的不足,同时也弥补了实验现实背景缺失的不足。结果表明:在房地产征用补偿实验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决策同时受动机公平和结果公平影响。且与无房地产征用补偿实验背景下的实验相比,在加入房地产征用补偿背景的实验中分配结果的公平对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占比有所提高,分配动机的公平对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影响占比有所下降。研究认为,房地产征用过程中要更注重保护被征用的人的权益,分配结果的公平比分配过程的公平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涉他偏好效用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通牒"等一系列行为博弈实验显示,人们在追求自身收益的同时也会关注其他人的收益。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涉他偏好效用理论,成功解释了大量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和经济现象,并能更为准确地预测经济行为。该文对目前涉他偏好效用理论的主要模型——互惠意图模型、不公平厌恶模型和社会福利偏好模型进行研究、比较和分析,为解决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中公平、互惠和社会效率等方面问题提供所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行为经济学和行为博弈的一些实验研究显示,对收入公平性的判断是影响参与人的行为和分配偏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保险代理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分析和回归分析,讨论了公平对待与员工努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对待与员工努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这一点并不被传统管理者所重视。进一步得出结论,基于公平偏好的激励机制是改善员工的工作努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自利性假设之上,认为参与人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即使出现有悖于自利性假设的行为,也只是暂时性的偏离。而最近二十多年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对该假设提出了质疑,利用大量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人类行为中公平偏好的存在性,而且还表明这种存在性绝非是暂时性的偏离,其对人类的行为决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影响。目前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平偏好与其他社会偏好的区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中公平偏好存在性的实验证明、基于结果的公平偏好与基于动机的公平偏好的差异以及公平偏好对传统激励契约产生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国外学术界对公平偏好实验中包括实验对象、货币金额和文化等方面的质疑,同时也揭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成了有关公平偏好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6.
实验经济学在分配方面观察到了大量相对经典理性假设的偏离行为,并总结认为这些"公平行为"受到了若干不同性质的社会性偏好的影响。本文将社会偏好的种类分为关心结果的分配性偏好和关心行为背后意图的互惠偏好两大类,然后从经典实验中行为背后的偏好识别问题出发,总结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相关发现。这些发现可以为企业和社会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银飞  茅宁 《经济问题》2008,(11):3-7,16
大多数经济学模型都是建立在自利人假定的基础上的。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经济学结果拒绝这种自利人的假定。在实验中,大多数参与者表现出利他、公平、互惠等涉他偏好。西方学者主要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涉他行为:第一,分配偏好模型,这类模型关注分配结果是否均等、公正、有效;第二,互惠偏好模型,这类模型认为关注他人是出于对他人的回报或报复;第三,未来合作偏好模型,这类模型认为关注他人是为了未来的合作,当存在合作前景时,人们将会更慷慨。对这三种涉他偏好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再分配偏好的提高反映出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本文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调查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发现,个人利益论和分配公平论在中国都能得到实证支持,即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同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总之,确保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居民再分配偏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宇 《当代经济》2009,(23):155-159
受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启发,本文尝试从生理基础的角度解释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我们采用EEG技术进行带有脑电监测的基本最后通牒博弈和变化初始禀赋的最后通牒博弈,在实验者进行决策的同时测试其脑电波变化.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人脑的右前额叶与人类在受到不公平刺激时选择非理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信任是一种冒险行为,但这种冒险突出地表现为情景依赖性。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刻画了是否信任和信任程度的二元选择集和多元选择集的信任决策情景,同时利用获得和损失情景考察人们的风险态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利他偏好、心理状态和计算理性,但只有在二元选择信任决策情景和获得风险决策情景中,信任行为与风险态度才显著相关,这也进一步表明信任行为的动机是多样的,这些动机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自我表达,从而导致信任行为在不同决策情景下的差异。此外,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性别对于信任行为的影响仅限于信任程度,对信任与否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以335名科层企业管理者为被试,考察了管理角色动机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晋升机会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角色动机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角色动机的四个维度中,决策和学习意愿对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晋升机会认知的一个维度--积极认知,在管理角色动机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和对社会稳定构成实质威胁的是居民主观层面所不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尝试考察我国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将主观收入不平等合理分解为认可的不平等和不认可的不平等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居民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不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平认知对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当前政府的改革应该从消除体制性障碍入手,特别是要消除行业垄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等,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再分配倾向的决定:对既有文献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再分配倾向决定领域的既有文献进行详尽考察,认为从内在动力角度来理解各种决定因素才是根本,归纳提炼了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经济利益动机、风险规避动机、公平信念动机和声誉理想动机。再分配倾向决定的四大动机通过不尽相同的理论逻辑机制和多种实证影响因素对人们的再分配倾向产生影响,四大动机的框架为实证研究中的因素筛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于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提出应用实验手段的重要性,并应注意宏观变量对再分配倾向的内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近来与他涉行为(other-regarding behaviors)以及对别人他涉行为做出信任决策相关的神经经济学证据。证据显示:人们可以从(1)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以下简称SD)博弈的相互合作行为,与(2)惩罚不公平行为中,获得非金钱利益的效用。这样,SD博弈中的相互合作与惩罚搭便车者的行为不是非理性的,把它们看作具有相应社会偏好的人们的理性行为则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我们也报告了一些新近的检验神经肽催产素((neuropeptide Oxytocin)对序贯SD博弈中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动物的研究已经证明:催产素是引致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激素,这暗示着它也可以引起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实际上,研究显示:注入催产素的个体展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这意味着催产素对个体社会偏好的某些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催产素影响到信任行为,但它对个体的可信赖性却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博弈论在女性劳动供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偏好模型由于无法解决家庭成员个人偏好与共同偏好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而无法解释清楚离婚、家庭内部收入结构、法律关于婚姻财产的规定等因素对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合作博弈模型和非合作博弈模型,定义了家庭成员独立的个人偏好函数,并通过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包括劳动供给在内的家庭内部决策过程,打开了家庭内部决策的黑箱,为解释女性劳动供给行为提供另一可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陈慧斌 《时代经贸》2013,(2):132-132,136
对于消费者差异和偏好的分析是产品定价研究领域睁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供应链与博弈分析的基础理论,探讨了消费者偏好对异质产品定价产生的影响,分别构建了二级供应链下的纳什博弈,stackelberg博弈和联合博弈,通过求解得出消费者偏好与异质产品定价决策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有利比较是个体在进行不道德决策中一种常见的认知加工过程,其通过与更恶劣的行为进行比较来降低自身实施不道德行为的道德谴责感。那么,现实中是否存在可能诱发个体产生有利比较的信息来源呢?理论上,监管处罚公告中披露的涉案金额相当大,社会影响相当恶劣的舞弊案例可能成为这样的潜在信息来源。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年度业绩报告情景,设计一个舞弊决策的实验室实验考察处罚公告中的严重型案例信息对小额舞弊决策者舞弊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有利比较效应假说,即相比未受严重型案例信息诱导的被试,受到严重型案例信息诱导的被试在实验决策中的业绩虚报程度更高,且这一影响主要存在于风险偏好程度较高的被试中。此外,受到严重型案例信息诱导的被试在舞弊后表现出的负性情绪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8.
马博 《经济论坛》2013,(11):163-169
合作行为是近年来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用实验方法从决策者合作行为异质性视角分析如何提高与维持公共品博弈中合作水平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概括,突显出在公共品博弈中合作行为的解释性因素中,被试的合作偏好对其他被试的合作偏好的异质性信念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信念的异质性,我们沿外生与内生两条线索综述了惩罚机制、领导机制对合作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长期租购权利的不平等容易使得人们在心理认知上给予租房与购房不同的价值权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租、购两类住户社会身份上的差异。因此,探究租购身份差异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交往时的公平感,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避免租购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分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为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运用实地实验方法,以同一社区的经济适用房住户和公租房住户为实验对象,以是否公开租购身份信息为干预手段,将租购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从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两个角度考察租购身份是否会影响租、购住户之间的公平分配行为。结果显示,公开租购身份会唤醒租房者的自我认知,长期的租购权利不平等使得租房者渴望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同时,公开租购身份也会改变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相比于面对购房者,人们在面对租房者时会提出更加公平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环境偏好和环境税视角下企业技术决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刘丹  章金霞 《技术经济》2014,33(9):66-73
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下企业技术决策的博弈模型,并将消费者环境偏好和环境税引入模型。首先分析消费者的环境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然后运用逆向归纳法探讨企业在环境税约束下的两阶段博弈;最后分析消费者环境偏好和环境税对企业技术决策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偏好降低了双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激发了企业在没有环境税下采纳绿色技术的动机;当征收环境税时,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效益与环境税率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消费者的环境偏好与环境税引发的效益区间正比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