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一战略目标,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从体制、规划、政策上解决城乡产业分割问题,通过建立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统一的制度、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服务和管理一体化的体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早在一些地区启动了率先尝试的战略部署。早在6年前,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就在一些地区启动了率先尝试的战略部署。2007年,国家正式批准重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这两个城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苏州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系点,希望其在城乡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后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将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我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户籍分列,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该尽快消除这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村居民财产权,发放房屋产权证,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商场现代化》2006,(2Z):196-197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实践表明,都市农业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对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作用,剖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若干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实践表明,都市农业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对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作用,剖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若干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实践表明,都市农业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丈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对促进长株潭一体化的作用,剖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提出了若干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7.
涂岭  彭彤丽 《中国市场》2009,(23):59-61
自湖南省被国家批准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面临一个新的契机。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等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局出发,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三市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及“两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饭店资源整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整体营销战略,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是实行饭店业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国务院于2007年12月8日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在中部地区设立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中心区域,由相距不到50公里的三  相似文献   

9.
张红 《消费导刊》2014,(11):53-53
企业要在新世纪新环境中战胜挑战和获得新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融资管理体系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融资难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而中小企业作为我区的最具活力、成长性最好的环节,他们能否良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的分析,结合我国典型试点地区农村土地改革实践经验,对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方向和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金融发展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两型产业” 建设“两型社会”——以湘潭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它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一个战略支撑点,也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枢纽。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市与长沙、株洲一起肩负着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历史使命。经过60年的发展,湘潭已成为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但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推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多元演变过程。因此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为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商场现代化》2006,(30):303-304
本文首先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入手,论述了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然后着重分析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最后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良好的体制环境,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宗 《消费导刊》2010,(2):123-123
城乡一体化实现条件包括起步条件、基础条件、主观意愿条件等。影响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进程、政府意愿、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土地制度改革进程、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6.
谭剑林  游园 《消费导刊》2013,(6):197-198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探索社区教育办学新模式,实现社区教育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既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加快发展,构建“两型社会”社区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社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调研,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电大在发展社区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探索依托电大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社区教育办学模式,形成推进长株潭地区社区教育跨越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有效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全面促进长株潭地区社会经济持续良性发展,并能够推广的社区教育办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株潭地区城市群1990年到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以及环境污染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由三组计量模型的曲线及其趋势可以看出:长株潭地区城市群建设指标与生态环境指标的演变轨迹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均呈倒U型。就总的趋势看,长株潭地区城市群已处于经济增长在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地区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度;强化政府职责,形成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会有所差别,尤其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带的农村应该朝着生态涵养型农村方向发展.本文认为,生态涵养型农村就是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生态服务,并构建出城市群的生态屏障,从更多角度来考察新农村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必然会面临着若干制度性的樊篱。制度惯性,造成“恶法”当道;立法缺失,造成制度“空白”;规范模糊,造成潜规则盛行;强制力不足,造成制度虚无。  相似文献   

20.
段雪梅 《商场现代化》2006,(11Z):383-384
城乡一体化是针对我国城乡之间的户籍、劳动用工、社会福利、住房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融合机制。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活动上升到制度、体制和政策层面,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理空间上的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工徒业用地混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