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长株潭地区是国家正式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发展"两型经济"已确立为长株潭地区的发展战略。本文对长株潭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两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长株潭高职院校服务两型经济的服务实施模式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金融发展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秋元 《消费导刊》2014,(4):51-51,53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日渐成为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根源之一,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命运的根本制度之一,改革风险大,难以在全国全面铺开,应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率先突破。在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成功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改革,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也最为成熟。几年来,虽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推进了一些体制机制创新,但在农村土地制度这个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没有大的突破。湖南人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长株潭城市群又拥有“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应该勇于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冰,率先发展,在全国中部地区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根本目的、立足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包括构建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工业旅游产品模式、湘江水景旅游产品模式和红色旅游产品模式.文章认为,建立"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立足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把社会建设目标内化为企业目标.文章提出,以开发旅游产品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5.
发展“两型产业” 建设“两型社会”——以湘潭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它是促进中部崛起的一个战略支撑点,也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枢纽。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市与长沙、株洲一起肩负着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历史使命。经过60年的发展,湘潭已成为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但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面对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黎典 《商》2014,(2):221-221
近年来,在“中部大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得到了稳步提升。为促使长株潭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横向对比,对长株潭地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在循环经济指导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发展模式。"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也可理解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其体现形式可形象概括为生态经济。我们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发展模式,即引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健康快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湘潭市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经过努力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从2011年开始,随着“纵深推进”第二阶段的进一步深入,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因此需平衡好各方矛盾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华商》2013,(5):72-72
地处长株潭融城金三角地带的新兴科技产业同,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Ⅸ,是长株潭融城的桥头堡,其以坐拥长株潭三大产业发展轴,几何核心辐射湖湘大地的得天独厚优势,在引领产业新风向南移的同时,也崛起了中部地区产业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107-108
随着长株潭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空前激增。而长株潭地区又是缺能地区。因此,制定完善的能源保障政策,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有效缓解能源对长株潭发展的约束,确保"两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税收政策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具体应采取何种税收政策才能如愿的发挥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对症下药。本文首先论证了税收政策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然后用数据分析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了税收政策的任务;最后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的税收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骞 《中国市场》2011,(36):129-130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发展绿色交通,探索绿色交通发展对策,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旅游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给人们出外旅行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了解长株潭地区旅游网站的发展现状,为更好地提出长株潭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我们对长株潭地区的旅游网站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长株潭地区旅游网站建设不够完善;旅游网站的国际化步伐跟不上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旅游网站电子商务功能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区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泰州市海陵区在借鉴吸收“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区情实际,探索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区管理创新之路.但社区管理中的一些难点仍然束缚着社区管理发展的脚步.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行政指导下的社区治理民主化,推进社区共同治理的多元化,以及推进社会资本参与的市场化,从而不断完善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15.
赵炜 《商场现代化》2012,(17):127-128
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关键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株潭生态现代化现状,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生态现代化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7)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实施步骤,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是当前推进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繁荣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只是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宿迁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为研究范本,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创新的新路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7年11月,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去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基于这个大的背景,将区位条件优越、物流要素齐全、发展空间广阔,并具有对外开放窗口作用的长沙大城北,建设成为配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广西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但也存在国际化办学实力相对薄弱、办学方式相对单一等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顶层设计: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着力推进:建设国际化教学管理队伍;重点突破: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平台;主动探索: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全力构建医风清新的道德生态,让清廉思想、清廉规则、清廉制度、清廉文化、清廉纪律融入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医院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围绕特色教育、典型教育、平台教育和长效教育四个方面探索“四位一体”廉政教育新模式,努力打造“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的清廉医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松江区通过构建“好邻居”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区”,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探索了一套都市村居治理新模式。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三级服务空间,在镇街层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村居层面以“1+5+X”模式优化社区服务站,群众层面推进社区睦邻点建设。制定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三份清单明确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通过推进“社区云”平台、错时工作制度、“全岗通”“首问负责制”等接待群众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制度,通过村干部“下楼”办公,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