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商兴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时代潮流,使徼州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着商机,造就了一大批商业巨子,独领数百年商界风骚,从而使当时的徽州商人名振中外、富甲一方。由于历史的局限,徽商终究未能摆脱封建传统的桎梏而最终被现代企业经营大潮所淹没。虽然徽商的话题已成历史,但徽商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厚的文化遗产、陈封几百年的珍贵史料和一件件鲜活的历史故事,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徽商文化是徽州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商业文化。徽商的成功不仅仅是讲究商业营销的技术和策略,更多的是传承了中国儒家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观念。徽商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有其积极意义,它有助于塑造公平守信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传承以义取利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的徽骆驼精神。  相似文献   

3.
略论徽州商人与吴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徽人就曾自称:“吾徽之人不讳贾,以故豪长者多游于吴越荆襄间。”可见徽商虽然“足迹常遍天下”,但其主要活动场所则不外苏浙与湖广两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期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活跃在苏浙湖广的徽州商人往往并不固定在一处经商,而是往来于大江之上,奔走于吴楚之间,从事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他们的这种商业活动,不仅使自己积累起雄厚的商业资本,而且也对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体考察徽州商人在吴楚之间的商业活动,应该是徽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商业舞台上的佼佼者,有着“儒商”之称的徽商在经营致富后热衷重教兴学,蔚然成风。具体言之,他们不吝资财培养子弟仕进,热心公益捐资助学,附庸风雅结交士人。而徽商的这些行为,既是受到地域文化传统的熏陶影响,也有着鲜明的现实诉求。文章通过分析徽商重教兴学的行为动因得出,其对于其自身经营及徽州地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体现出商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得益彰,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江春雪 《经济研究导刊》2016,(4):169-170,190
古村落是灿烂徽文化的主要载体。选取徽商作为切入点,阐述其在村落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徽商营造的宅邸结构、装饰和陈设中呈现的鲜明特色,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徽州古民居;徽商不惜钱财捐资兴教,私塾、书院遍布村落;徽商不留余地支持宗法礼制,促使作为古村落标志的祠堂和牌坊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境内保甲制的推行得到了当地宗族等社会组织的支持.徽商是封建国家和徽州宗族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对于保甲差役承充的态度,受到封建官府和所在宗族的影响,亦多持配合态度.为换取经商所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徽商及所在宗族多实行雇人承充保甲差役的办法,徽商则需承担相关费用,以尽自己服役的义务.徽商还常应宗族要求,捐资设立“保甲银”,以津贴保甲差役等开销.徽商配合保甲差役承充的举动,对于明清时期徽州境内保甲组织各类职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徽州境内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维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与王世贞、李攀龙鼎足而三的文坛领袖人物。汪道昆本人来自徽州、出身徽商家庭,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商的经商生活及徽商的商业伦理道德、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新安理学思想的影响等在汪道昆的散文里得到鲜明地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汪道昆,同时又使得汪道昆的散文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徽州贞节牌坊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历史文化遗存,折射出程朱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等妇道伦理的影响及因人性扭曲所带来的妇女悲怨与哀伤。徽俗中的徽商妇,在家庭中扶幼恤老、操持家务;劝夫从贾、助夫经商;谆谆教子、从贾从儒;乃至躬自操劳、亲营商业,为徽州家庭的稳定以及徽商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她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0.
古徽州古民居中的石雕漏窗,承载了明清文人多少的情怀,寄托了当时徽商多少的盼望。“一生痴情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的一切都在述说着一种情怀,一类文化,一段历史。古徽州的石雕漏窗,在这么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生长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奇葩。徽商的经济实力,“入儒崇仕”意识都对石雕漏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绪言 众所周知,徽州商人在明清时代驰名全国,而使徽州商人出名的当然是以他们著名的盐商身分。然而,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明代以后在中国社会被称为新衣料的棉布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当江南三角洲所生产的木棉在清代以后以南京棉布(Nankeen Cloth. Nankeens)之名远播欧美,成为世界注目的新衣料时,徽州商人也以其距江南近,得地利之便的优势得以及早进入江南从事棉布交易,特别在是上海地区。① 二、明清时代的徽州商人和上海棉布 棉布在中国流行的概要在明·丘睿的《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二《贡赋之常》中如…  相似文献   

12.
桑良至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124-125,238
宗法制时代的徽商,要解决一系列的社会形象问题才能正常经营,公共关系对于他们特别重要.徽商在组织内部开展公共关系,形成组织凝聚力与发展动力;在组织外部开展公共关系,让社会公认商人对于社会的贡献,保证商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徽商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有特色的,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后期,徽州商人摹仿和追风江南士人,热衷书画古董收藏,涌现出如歙县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临河程氏,休宁商山吴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等一批收藏世家或收藏家族。这些家族的不少人,雅有学养,擅长鉴藏,与当时颇负时誉的鉴藏家如李日华、冯梦祯、陈继儒、钱谦益等频繁交往,切磋收藏知识,交换藏品,使得书画创作和收藏市场极为红火。其收藏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藏品档次上乘,不少是世人瞩目流传已久的精品名迹,为流传和保护历代艺术珍品作出了贡献,而决不能如长期认为的那样以"附庸风雅"一语所能概括。通过收藏图书鼎彝,徽商的文化追求和艺术素养大有提高,收藏书画鼎彝,既是徽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徽商抬高社会认同的切近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盐政制度、地缘关系、行业范围以及家族制度来解释明代徽商向盐运司的移居 ,认为商籍的设立是各地商人积极努力、力量消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术界对明清时期徽商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所谓"义举"给予全盘肯定的不实评价,本文依据大量文献和文书史料,从徽商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慷慨捐助与自身利益密切关联、附庸风雅和笼络文人背后的利益输送,以及利益冲突和无利可图背景下的徽商行为等三个方面,对隐藏在明清徽商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动机和目的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讨。其目的并不是藉此完全否定明清徽商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善举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旨在厘清学界不加鉴定和区分,盲目轻信和使用徽州族谱及方志文献之记录,纠正一味颂扬徽商乐善好施义举的不实学风。  相似文献   

16.
宁国商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后期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的增加,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货币流通的白银化,全国各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商帮,从而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和市场的兴盛。学界对于那些特别著名的商帮如徽州商人、山西南人、福建商人、广东商人、洞庭商人等,一向关注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丰,但对一些小的商帮,却几乎很少提及。笔者认为,大商帮因其势力盛,影响大,大力研究,自有必要,但一些小商帮也不容忽视,它们与大商帮一起,构成了商业史的重要篇章。只有进一步挖掘材料,对大小商帮加以全面系统的探讨,商帮研究才能更臻佳…  相似文献   

17.
徽学乃中国三大区域学穴敦煌学、藏学雪之一。由于它学植深厚,因而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漫衍嬗变,成为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活标本。吸引了中外诸多学者为之孜孜不倦的探求。自上世纪中期以后,它已形成为一门显学,特别是近20多年来,徽学研究成果迭出,并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专题性研究。唐宋以后,迨至明代中叶,徽商成为一支商业劲旅,它为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的培育和兴旺;为繁荣商品交换和物资流通以及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与促进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徽州商人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一个群体,它活跃在国内各地,…  相似文献   

1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内几大自主品牌都不同程度地被赋予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如吉利汽车被称为浙商文化的代表.浙江商人有自强、坚韧、务实、开拓等草根精神.总部在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是徽商的代表,徽商的特点是勤俭、谦让、诚信,力求政通人和.而上海华普汽车的目标是把自己打造成海派文化造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在陈嘉庚以前在中国社会的价值天穹中商人总是一抹晦暗的浮云.只能做其他阶层的理想人格与事业成就的灰色陪衬。吕不韦权倾天下也好.石崇富可敌国也罢都得在’为富不仁的舆论中低人一头。细读史书其实历代商人精英的动人事迹并不少见却从来没有感动过整个民族的情愫。“陈嘉庚现象”改写了这一切。在谁都知晓他是一介商人的一情形下依然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辉煌上升可以说是君临天下。如果人们试着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话陈嘉庚绝对名列前茅。中国人第一次毫无争议地被一位商人感动了折服了。冲着这空前的“陈嘉庚现象”,“闽商”概念的份量之重内涵之深,恐怕可以说远远超越了“徽商”、“晋商”与“浙商”……  相似文献   

20.
“徽州朝奉”的俗语学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朝奉”的俗语学考证王振忠清人范寅曾指出:“渔樵农俗之夫,街巷里阎之妇,往往奉谚为诗书。”①民间俗谚,极为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看法。因此,对俗语的考证.可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参照。以明清时期的徽商为例,“徽州算盘,绍兴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