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目标,但旅游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常常是一对矛盾的概念。现实中出现大量因开发旅游致使环境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而当地居民并未从旅游环境资源开发中受益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环境资源开发时,未将其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纳入成本计算,致使旅游环境资源外部化严重。文章提出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开发旅游环境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旅游环境资源外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滥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产生,稀缺性导致环境资源供给的不足,是迫切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动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继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我国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生态补偿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和准市场等三种不同生态补偿模式,提出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须根据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选择合理可行的补偿模式。研究了政策、资金、实物、项目、教育、技术和生态等七种生态补偿方式,根据其优缺点划分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多重组合与派生,以达到区域资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农业价值所在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研究农业生态补偿的内涵,有利于改变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弱势地位,摆脱传统农业区的"资源诅咒",促进区域内资源福祉的增进。所以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资源福祉理念分析当前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不合理,提出以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衡量依据符合资源福祉的理念,能够消除不同区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福利差异巨大问题。最终,在资源福祉视角下,为促进社会福利的公平和正义,明确了农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以及以土地面积作为农业生态补偿依据,以货币补偿为核心构建完善的补偿手段体系,同时通过自上而下农业生态补偿监督体系的构建,解决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外部性问题,把资源真正转化为农区及其民众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在旧的商品价值观念指导下,一直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统称生态资源)没有价值。人们在生产中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利用和破坏生态资源不予补偿,使得掠夺破坏自然资源、肆无忌惮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的现象普遍发生、屡禁不止。因此生态资源价值问题乃是目  相似文献   

6.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战略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力度的日益加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也更加严重。由于生态补偿价值评估的复杂性,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因此,应针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具体生态损害类型及特点,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进行评估,构建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模型。并以渤中19-4油田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为案例,以期为海洋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提供模型和案例参考。切实推进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工作,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胡盾 《经济师》2010,(6):63-65
文章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入手,对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对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即便是具有补偿性质的资源税费也不具有补偿环境生态功能减损的性质,充其量不过是对矿产资源的资源价值的经济补偿而已。因此得出结论: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当前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不能充分解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上述分析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在矿业企业、受益地区和受损的矿区环境及矿区居民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和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进行的动态协调,并具有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矿业企业把环境损害纳入生产成本、约束矿业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损害的功能。接下来文章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入手,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矿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得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可持续性原则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该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保护与损害之间的经济利益调整。无锡从太湖综合治理现实要求出发,基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互动,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多元参与为主体,以沿湖企业和居民整体搬迁、定点集中为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保护、资源升值、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居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了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资源林投资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资源林投资问题是当前人们议论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影响投资梗阻的三个因素,投资额,投资期及风险,并对三种环境资源林补偿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政府干预下的半市场化模式较适合目前的实际状况,并提出,为了能较好地解决环境资源林的补偿问题,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体制风险收益的对等原则,在这一基础上,国家进行补偿收入与生态质量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 (经济危困、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受到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那么 ,中国资源型城市究竟怎样发展 ?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资源型城市目前发展的困境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以来,已初步解决林区财政收入锐减、农民贫困化、森工企业“两危”(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农村用材及能源短缺等负面影响问题,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目前已进入天保林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性阶段,但在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不足,制约着天保工程的可持续性。调查表明:加大投入的力度并合理分配,调整现行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优化调整农林用地流转制度,实施保护生态、增加效益的替代产业政策等,是目前全省实施天保工程急需落实的政策制…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投入产出的外溢性,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变化与相关区域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但如何促使环境受益地区对付出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关键在于进行科学合理地定量。即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与核算为现实中的生态补偿提供实际可操作的价值估算依据,增强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不一,因此,唯一的生态补偿计量方法并不实际,应该在一定的指导原则和模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各资源环境承载区的实际,研究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跨区域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资源价值的构成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如有价值又是如何确定的?本文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探讨资源价值的构成、分析资源价值的构成因素和确定条件,认为资源是有价值的,从而引起人们对资源的高度重视和珍惜.避免在"资源无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而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掠夺开发、挥霍使用以及资源破坏、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恶果,并从立法的角度来保护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投入产出的外溢性,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变化与相关区域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但如何促使环境受益地区对付出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关键在于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量。即通过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与核算为现实中的生态补偿提供实际可操作的价值估算依据,增强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不一,因此,唯一的生态补偿计量方法并不实际,应该在一定的指导原则和模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各资源环境承载区的实际,研究探索定量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应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补偿基本理论,从资源空间异置的生态补偿难题、环保融资市场的构建与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三个角度探讨了碳平衡交易对生态补偿框架的完善与补充,分析市场化环境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优越性。同时指出碳平衡交易市场的建立与高效运转,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初始产权界定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尽快建立碳排放市场交易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的恶化、资源危机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问题。单个企业环境治理成本极高且效果有限,需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即实施生态供应链管理。阐述了生态供应链的概念、系统构成,并分析了生态供应链特有的价值递送系统,揭示了生态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北方牧区的天然草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制度供给不足和滞后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单纯依靠技术和资金投入治理退化草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科学发 展观的视角,通过改革现行草地所有权、使用权,完善草地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有助于体现草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绿色考核体 系,实施有利于牧区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和完善草地利用和保护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问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 "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