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指某个时期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其本质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加速了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针对中西部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引言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发达区域的产业基于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将部分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发展,从空间分布上实现部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江门、肇庆、惠州市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并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王佳 《时代经贸》2014,(6):214-215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不同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从有利条件上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生产要素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从行业上看,河南省在食品工业、铝工业、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优势。河南应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昆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推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而产业集聚是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产业转移的选择性和产业集聚的相关性,能刺激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变迁过程.本文通过对昆明市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明确指出:要推进昆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我国在引资政策上也要顺应变化,积极调整思路,重视服务业利用外资,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培育,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产业转移理论模型,提出了“核心区产业能否转移”“按什么次序转移”“以什么空间模式转移”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在转移次序上,按照产业替代弹性的逆序展开。高替代弹性产业先转移,低替代弹性产业后转移;在空间模式上,低替代弹性产业呈现等级扩散模式,高替代弹性产业呈现扩展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了加速趋势,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且同属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客体,势必在此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互相竞争.研究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的出现的新特点,从中印两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承接服务外包业转移的视角,寻求出中国今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提出了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速推进区域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政策取向,但产业转移粘性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现象.根据现有文献,文章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成本、制度环境、产业集群、区域能力结构、产业转移力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并指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一轮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展开,国与国之间.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日益加快.尽管产业转移理论(如梯度推移理论)不断完善,在中国产业转移的进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特殊问题,如科学划分梯度.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先于劳动型密集型产业转移等.本文试图用实证方法,以梯度推移理论为基础,综合产业转移各种理论,结合物理现象,建立一个解释力较强的理论--虹吸理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有的研究对产业转移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表述,只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认同产业转移是产业的空间移动或空间迁移现象。产业转移的定义是紧跟产业转移的实践演进的。发达国家在追求要素比较优势过程中把衰退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使得早期关于产业转移的定义范畴,大多停留在衰退型产业的转移层面。后来,产业转移实践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衰退型产业,而是逐渐扩大到扩张型产业,并且从性质、方式和效应等方面给予产业转移更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韶关作为广东省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方,近几年来积极参与产业转移升级,产业园区建设已初见规模,产业转移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效明显.但是,要进一步推动韶关产业转移升级,更好地发挥转移产业在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就需要从财税扶持政策立法、拓宽财税优惠范围、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整合改革现有税收政策等方面破解制约产业转移升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北京吸引外资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提高了出口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在新形势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