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经营业绩目标数据以及Baker等(2016)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业绩目标棘轮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设定业绩目标的棘轮效应越弱;并且棘轮效应的不对称性越小。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降低历史业绩的决策有用性,促使企业提高对高质量同行信息、内部经营计划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业绩目标棘轮效应下降。在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内生性问题以及排除替代性解释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为业绩目标设定的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宏观-微观”影响机制的全新视角,并拓展了关于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宏观经济环境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理财》2007,(3)
成功运用动态真实诱导薪酬法的关键,一是合理增长率的确定,二是尽可能消除“棘轮效应”;同时,优良的企业文化和严明的制度保障也是必须具备的评发挥着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期收入在减少,由过去收入和别人收入所带来的“棘轮作用”和“示范效应”弱化,未来收入在减少,未来支出在增加等,走出消费需求低迷,需要从制定收入增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存款大量流向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且理财产品的发行具有“棘轮效应”,大部分储户现在已经习惯对理财产品的滚动购买,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各种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然而当前银行理财的主流配置模式为资产池模式,面临期限错配和收益率错配的风险.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它的快速发展不但会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而且一旦资金链断裂会使整个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带有偶然性约束的DSGE模型,研究了逆周期政府投资调节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政府投资的逆周期调节对于稳定产出具有积极作用;第二,由于向下刚性特征的存在,政府投资的扩张产生了棘轮效应,这可能导致政府债务攀升和对民间投资的抑制,进而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第三,政府越重视产出水平,公共品投资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当经济遭遇负向冲击后,棘轮效应越显著;第四,相比于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品投资,减税政策和跨周期投资调节政策不仅缓解了政府投资的棘轮效应,对于稳定经济波动也具有更好的政策效果。据此,本文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强减税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完善跨周期政策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招拍挂"出让对房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带来成本效应和乘数效应、财政效应、竞争结构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了土地价值和土地出让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潘爱香  余捷 《新理财》2007,(3):31-33
前苏联激励法旨在激励下级在设定目标时尽可能披露他们的真实信息,“说真话者最优”,但缺乏“自上而下”的程序,且没有考虑多个期间决策的影响;真实诱导薪酬法则既调动下级积极参与,又使上级把握整体预算目标确定,但可能引发“棘轮效应”或“鞭打快牛”,且也没有解决多期间整体最优问题;于是,我们认为,可以对真实诱导薪酬法加以动态改进,即改变a、b、c三个系数的固化数量关系,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修正各系数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划拨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引人瞩目,全国社保基金运营(包括筹集、保值增值)的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再分配效应)研究愈显重要。本文运用文字表述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说明:全国社保基金长期持有部分国有股、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分别通过“降低代际企业所有权的转移成本”和“资本市场专门人才培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两条传导途径促进经济均衡增长(增长效应),增加劳动者和退休人的福利(再分配效应)。建议加快“划拨国有股充实社保”步伐,减少全国社保基金国内投资、加大海外投资比重,加强对海外投资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9.
赵艳红 《理财》2005,(11):12-15
9月4日,为期4天的“首都金融文化节暨北京国际金融投资理财博览会”落下帷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却游离于这次博览会的主题之外.这位银行当家人指出:“商业银行注意力大量云集于少数大型优质企业,会产生‘同质'现象、‘羊群效应'.这样过于集中,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有问题的.”“在坚持商业银行改革基本方向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地加强对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但商业银行不能由此而因噎废食.他认为:“要设法两方面兼顾.”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企业抵贷资产的“冰棒效应”是指抵贷资产在金融企业持有、处置过程中,如同握在手中的冰棒一样,不断融化,使抵贷资产价格小断贬值的现象。据调查,“冰棒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制一方面通过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和搏弈的规则,保护产权、激励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企业技术创新又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本身的张力、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对环境规制产生反作用,两者之间成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单一投资家模型与相对业绩比较模型两种情况下两种效应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作用,给出了这两种情况下提高风险投资家努力程度的基本条件,并证明了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相对业绩比较能更有效地改进投资契约,强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沉锚效应”,意即人们在做选择和决定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如果我们在宣传教育活动中正确运用“沉锚效应”,就能使“人”的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港粤"金融一体化的空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粤”是香港次高级金融地域系统的完整、独立单元,“港粤”金融一体化也是金融一体化规律在具体地域空间的真实映照。“港粤”的具体区情造就了“一心两极多点”的“港粤”金融职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随着各金融职能城市空间效应的发挥,即香港核心的有秩序金融空间扩散、珠江三角洲的双极集聚和多支点壮大、东西两翼与北部山区金融支点的弱势参与,“港粤”金融一体化得以推动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戴军 《金融博览》2005,(10):52-52
澳大利亚人有一个词儿总挂在嘴边上——“Mate!”,意思大致相当于中国人的“哥们儿”、“伙计”、“兄弟”、“朋友”.这大概是澳式英语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了,男女老少,无长无幼,均可以“Mate”互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养老保障制度“新三支柱”和“八层次”优化理念,以及养老保障优化的性质界定、优化主线、优化效果、优化核心、优化目标。养老保障制度优化性质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养老保障水平“适度”和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优化主线是养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应最大化,也就是养老“人、财”体系的效用改进。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效果是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提升,效率改进,发展持续”的养老制度体系。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是解决“资金平衡”和“利益均衡”。养老制度的优化标准和目标是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养老制度的优化与风险控制、国民财富分配、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社会文化等要素契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养老方式整体效率、优化多层次抗风险、优化多责任破解时代难题、优化多元个人生命周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强  张仲眉 《甘肃金融》2024,(3):34-44+80
本文从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六大金融子市场出发,基于多层因子模型构建出我国金融压力指数(FSI),借助谱分析方法研究FSI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特征。建立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在不同区制下,我国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本文构建的FSI能够较好反映出研究期内不同阶段的压力事件,基本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2) FSI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周期大致相似,在长周期上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监测性;(3)通过建立MSMH (3)-VAR (1)模型发现,样本区间呈现三区制状态特征,具有“惯性”和“棘轮效应”特点,其中“中压力、经济扩张阶段”状态的平均持续期最长,且在不同区制下,FSI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SI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识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及预警提供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浅析"热钱"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央行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胜 《海南金融》2006,(12):62-63
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的看好以及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大量投机性资本蜂拥而至,造成所谓的“热钱”效应。本文对“热钱”进行定义与衡量,分析国际“热钱”看好我国的原因,并根据“热钱”过多进入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得出中国人民银行应对“热钱”冲击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津津:朱行长,上个月咱们聊“关键时刻,关键动作”,我理会了精心出招的重要.谁都知道,“营销”并不等于“赢销”.在金融产品趋于同质、竞争趋于激烈的今天,营销遭遇“走麦城”,在谁都是家常便饭.我想知道,走了“麦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