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借鉴分析了M油田B区块三元复合驱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三元复合驱开发初期合理注入压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空白水驱阶段,注入井的压力越低,周围采出井的最终受效状况越好;前置聚合物段塞末期,注入井压力较空白水驱末期升幅在3-4MPa之间,周围采出井受效状况最好。在水驱空白期和前置聚合物段塞期,采出井流压控制在2-3MPa时,采出井的单位厚度累计产油量、最大含水降幅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拟合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交替注聚研究区交替注入参数的优化,主要研究交替注聚的周期、注入粘度及注入强度,通过方案对比,优选出最佳的交替注聚周期、粘度和注入强度。在优选方案时,需要参照的指标很多,在这里主要参照的指标是采出程度,采出程度越高,累积产油量越多,说明开采效果越好;除了采出程度以外,这里还参照了含水率和采出聚合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油田注聚区块欠注和注入压力高的状况,研究聚合物注入速度、浓度及岩心渗透率对注入性的影响,注入过程中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分析注聚欠注井注入特征,研究堵塞机理,认清注聚过程中压力逐渐升高导致欠注的原因,提出对不同因素导致欠注的注聚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增注。  相似文献   

4.
注多采开发效果的好坏,主要受油藏地质参数、油藏流体参数和注采参数的影响。文章主要对注采参数优化设计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次采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技术,生产的高投入决定了三次采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管理。2009年-2012年南一区西东块、西西块、中块陆续注聚,在注聚的每个开发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开发、管理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研究,努力探索三次采油的"节点"管理方法,在建立各阶段跟踪调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不同开采阶段压力系统、动用程度、注采能力跟踪调整目标,提高聚驱开发、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提高经济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小小的革新创造也能解决生产中的大难题。在工作中,你有好的小革新吗?有好的小点子吗?欢迎来稿,互相交流。革新者: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目前,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各注聚站注聚泵对应的单井管线,由于长期承受高压,同时受到聚合物溶液腐蚀,单井管线材质的老化、劣化比较严重,经常发生管线穿孔□断裂事故,严重影响了聚合物溶液的正常注入,还会造成较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同时,距离注入站较远的注聚井井口频繁发生闸门被盗事件。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在"七五"期间成功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个清水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但受清水水源限制及环保要求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逐步取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随着注聚区块实施规模却来越大,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由原来的单泵对单井已变为一泵对多井的注入方式。文章通过近些年来大港油田注聚区块现场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注聚泵存在的震动大、维修周期短、粘损率高等工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及试验,解决了现场存在的工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X区块东部强碱三元复合区块为对象,探究转注化学药剂初期一段时间内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关联性特征。建立油层组合模型,细化研究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特征关系。从而实现通过把控不同类型注入井注剂初期阶段注入压力上升值域实现区块不同类型单井油层动用状况最大化改善,推动采出井更早更好受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平井配注量问题,以聚合物波及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注入井、生产井的井底流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水平井注聚-直井采油混合井网水平井双管注聚合理配注量优化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辽河油田水驱高246块高2-莲H16水平井的合理配注量。结果表明,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水平井的合理配注量与油田实际配注量基本吻合,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油进行原油开采,是一种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聚合物驱油已经在油田采油增油降水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井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大,注聚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了聚合物注入效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注聚井欠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提高注聚井注入效率的措施。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注聚井注聚效率,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喇嘛甸油田套损井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概括,举例利用注入剖面五参数,脉冲中子氧活化,连续相关流量,电磁探伤及多臂井径等多种生产测井仪器进行套管检测并加以详尽说明,为注采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聚合驱工业化的推广,聚合物溶液在油层中沿高渗透条带突进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采出井见聚浓度达到800mg/L以上,含水高达98%以上.本文针对此类聚驱效果差的油井,就如何有效地利用油层中的聚合物溶液,增加采收率,开展了在聚驱采出井中反向注阳离子封堵的可行性研究,初步确定了阳离子聚合物的有效注入浓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逐年增大,稠油注汽开发吨油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开发质量效果呈一定下降趋势,提高油田稠油注汽开发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切实提高稠油开发水平,运用数模技术,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注汽效果,优化注汽方式,有效抑制汽窜,优化合理井网井距、增加热受效储量,优化空心杆掺水工艺、提高油井产量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使油田的稠油油藏的得到了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杏南油田新增N13聚驱区块的开发效果,满足采收率不低于老试验区和小井距区、达到或超过抗盐试验区的既定开发目标,有必要对其扩大波及体积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井组进行高浓低速阶段参数分析、应用降浓提速、改注及深度调剖等一系列扩大波及体积技术研究及应用来提高采收率。A、B、C、D 4类井高浓低速注入阶段适宜的注入浓度分别为1 800~2 100 mg/L、1 500~1 800 mg/L、1 200~1 500 mg/L和1 200 mg/L及以下;区块以注水时指示曲线的拐点压力为依据,确定降浓提速的压力界限为8.0 MPa,措施前后吸液厚度比例和薄差层相对吸液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根据压力上升空间制定改注措施,改注后各类井注入压力均有所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改善,C、D类井效果好于A、B类;从调剖层位视吸水指数降幅、吸液厚度提高幅度、连通采出井最大含水下降值、单井累计增油上来看,注聚前水驱阶段期深调效果最好、含水下降期次之、含水回升期较差。  相似文献   

15.
按照蒸汽驱筛选标准,按照蒸汽驱优化设计方法,在洼38块沙三段规划6个井组蒸汽驱。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表现出采注比、油汽比低等矛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采用加深泵挂、降低注汽速度、调整工作参数、吞吐引效等提高汽驱效果,实现了汽驱井组增油2050t,见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汽驱油汽比0.1的实现。探索出提高小洼油田蒸汽驱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蒸汽驱不同地质体单元开发中后期各种参数的研究,找出合理注汽速度。  相似文献   

17.
胡尖山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藏水平井常规注水易见水,不注水地层能量不足,递减大等开发矛盾突出,合理开发技术政策不明确。近年来,对水平井开展了吞吐采油、周期注水、异步注采等工作,不断探索地层能量补充方式,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及认识,但总体来说基于毛管吸吮作用和压差机理的按一定注入周期补充能量的渗析采油法对该区致密油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在充分结合改造强度、缝网形态等参数情况下实施效果较好。周期注水和异步注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连片吞吐采油由于井距小、井间压力相互干扰,导致波及面积小、不利于渗吸置换,效果较差,建议后期隔井距实施。  相似文献   

18.
极复杂断块油藏断块破碎、含油面积小,油井多单向受效,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主流线已高度水淹,而非主流线、断边带剩余油难以高效动用。应用平面注采耦合调整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极复杂断块开发效果,本文以数值模拟方法对昌79-斜6块注采耦合调整技术政策开展了优化,优化的耦合周期注采比为0.8-1.2,耦合周期为2-4个月。  相似文献   

19.
示踪剂验证井间储层非均质性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城油田B125区V2-5层系进行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验,注入示踪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注采井间的连通状况、平面水流方向和速度、以及油层非均质性状况。讨论了硫氰酸钠、溴化钠、磷酸二氢钠3种示踪剂在B125区的现场应用情况。在3口注水井中分别注入不同的示踪剂,在对应油井中进行示踪剂检测,根据示踪剂的检出浓度对油藏分层特性进行分析,为调剖和下一阶段注表面活性剂段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试验离不开各种资料录取、分析和应用,而地层压力资料更为重要。只有提高地层压力,保持地层能量,油田才能高产稳产,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注聚前和注聚后,在过渡带试验区关井测试压力恢复曲线,从而获得地层参数,依次评价过渡带试验区注聚合物驱油效果。通过注聚前、注聚后实测压力恢复曲线所得地层参数分析对比、曲线分析,过渡带高含水主力油层注聚合物采油,不仅改变了流体的渗流速度,而且改变了流体的渗流方向,高含水主力油层得到控制,低渗透油层得以加强,油层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