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提出"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关部门也下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但《技术指南》偏重于其内涵与体系构成、范围划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状态,在此背景下,采用遥感技术(RS)与空间信息技术(GIS)相结合的方法,以汶川县为例,研究县域尺度下的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占汶川县辖区面积的62%属于生态功能红线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3.
生态红线是国家为了保护区域之内的生态环境而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红线随着时间、政策和管理目标变化而发生变化,难免会与既存的矿业权发生重叠性冲突。生态红线内矿业权退出面临违规状况不清楚、权利义务不清晰、法律规定不清晰、法律责任划分不清晰的困难。完善生态红线内矿业权退出机制建议:(1)摸清生态红线内矿业权存在的底数;(2)建立梯次退出机制;(3)划定权利义务关系;(4)明确退出补偿标准;(5)规定生态补偿标准;(6)立体化监督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通知》明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要坚持"依法依规、规范划定,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保护优先、优化布局,优进劣出、提升质量,特殊保护、管住管好"五项原则,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确定的全国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用途管制分区,落实到图斑  相似文献   

6.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为目的的用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首先,本文通过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公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并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然后,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示范区,在"上下结合、统筹兼顾"原则指导下探讨了县级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最终,结合大安市的实际情况,划定该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为1067.8km~2,占大安市国土面积21.8%。经实地复核与调查,本文提出的红线划定范围和大小基本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县级尺度在我国生态红线划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单元。对县级尺度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的探讨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确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动土地督察工作向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拓展,了解掌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日前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衔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在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自然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而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此认识不足、划定工作参与不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现状及与永久基本农田衔接情况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业》2014,(3):26-26
近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对山、河、湖、湿地、公园、林带等实行永久性保护。《方案》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红线区内除已审定的规划建设用地外,  相似文献   

9.
生态红线划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的生态红线划定主要采用国家生态红线划分标准来进行,没有考虑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相互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红线"协调的决策模型,协调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确定不同保护和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生态红线。以鄂州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验,模拟了不同生态保护模式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结果表明在生态红线划定中考虑多主体的决策因素有助于协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比内涵已相对清晰的"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相关制度及概念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通过"生态红线"与"耕地红线"相关基础性概念的比较与判断,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的概念、特征与操作对策,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用途管制将覆盖所有自然生态空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简化自上而下的用地指标控制体系,调整按行政区和用地基数分配指标的做法。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有关用途管制职责,逐步统一到一个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职责。●未处置闲置土地将按面积收回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截至8月底,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会议提出,年底前,对各省(区、市)尚未处置完毕的闲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     
<正>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基础能力明显改善,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90%以上的职业院校建成不低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的数字校园,各地普遍建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力争到2020年底前,集体经济薄弱村(指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持续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成员能力不足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初步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政策环境。到2022年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水平明显提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行动计划》提出了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制度、优化排污权配置、完善水权配置、健全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发展生态产业、完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提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与管控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北京、厦门等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的实践经验,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管控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物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深圳市为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三个方面评价生态用地重要区域,进而划定深圳市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面积为339.24km~2,占深圳市域总面积的17.2%。从各区分布来看,面积最大的是龙岗片区,为166.03km~2,最小的是福田区,面积仅为8.68km~2。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盐田梧桐山片区和坪山片区的马峦山区域、西部宝安片区的羊台山以及东南部大鹏半岛的坝光片区周围。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生态空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但由于当前三条控制线的功能定位、目标导向、划定期限各有不同,且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三条控制线之间缺乏衔接,空间重叠问题突出。如何协调三条控制线,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亟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发布由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生态红线标识的揭晓,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已由制定省级划定方案逐步转入落地勘界定标和制定配套政策的阶段。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取自书法和象形文字"山"的意向形,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标识上山水与大地合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安排,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贵阳、西安14个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先行展开,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成果完善工作将于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红线的划定,对预防和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对生态环境功能的破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对生态红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红线内涵界定、生态红线区内非生态用地效益定量化分析、生态红线与耕地保护等其他保护红线的比较等方面,基本上是理论探究较多,具体实证研究不足。笔者拟在对生态用地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与相关规划衔接的方法,借助于ARCGIS空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