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是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实落地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湖北省黄冈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实践,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中央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面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生态保护红线已基本完成划定的情况下,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时,遭遇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数量不明确、与城镇开发难协调、永久基本农田落地难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下的耕地保护新形势,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历史进程,剖析了当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提出了耕地保护优先前提下"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着重指出,"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抓紧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保护耕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7年11月13日,笔者从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2017年,全国共划定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并全部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国土资源部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全面构建数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状态,在此背景下,采用遥感技术(RS)与空间信息技术(GIS)相结合的方法,以汶川县为例,研究县域尺度下的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占汶川县辖区面积的62%属于生态功能红线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8.
生态红线划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的生态红线划定主要采用国家生态红线划分标准来进行,没有考虑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的相互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红线"协调的决策模型,协调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确定不同保护和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生态红线。以鄂州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验,模拟了不同生态保护模式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结果表明在生态红线划定中考虑多主体的决策因素有助于协调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为推动土地督察工作向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拓展,了解掌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日前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衔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在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自然资源管理相关工作。而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此认识不足、划定工作参与不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现状及与永久基本农田衔接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为目的的用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首先,本文通过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公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并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然后,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示范区,在"上下结合、统筹兼顾"原则指导下探讨了县级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最终,结合大安市的实际情况,划定该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为1067.8km~2,占大安市国土面积21.8%。经实地复核与调查,本文提出的红线划定范围和大小基本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县级尺度在我国生态红线划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本单元。对县级尺度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的探讨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确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物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深圳市为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三个方面评价生态用地重要区域,进而划定深圳市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面积为339.24km~2,占深圳市域总面积的17.2%。从各区分布来看,面积最大的是龙岗片区,为166.03km~2,最小的是福田区,面积仅为8.68km~2。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盐田梧桐山片区和坪山片区的马峦山区域、西部宝安片区的羊台山以及东南部大鹏半岛的坝光片区周围。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生态空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态     
<正>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到2030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划定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是强化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国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旨在解决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的冲突问题,以达到土地利用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建设空间的快速扩张,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划定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对红线区域实施差别化管控政策,对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红线的划定,对预防和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对生态环境功能的破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现有对生态红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红线内涵界定、生态红线区内非生态用地效益定量化分析、生态红线与耕地保护等其他保护红线的比较等方面,基本上是理论探究较多,具体实证研究不足。笔者拟在对生态用地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与相关规划衔接的方法,借助于ARCGIS空间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划定的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可为区域土地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聚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加强空间管制,进一步优化城市"三生"空间结构已经势在必行。目前,优化空间结构主要靠"三线"的划定,即城市开发边界线、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对此,国土资源部已经有序开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与管控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北京、厦门等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的实践经验,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管控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发布由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的生态红线标识的揭晓,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已由制定省级划定方案逐步转入落地勘界定标和制定配套政策的阶段。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取自书法和象形文字"山"的意向形,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标识上山水与大地合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亮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国土空间监管平台、健全完善奖补机制等对策建议。目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规划、各区分区规划已批复实施,街区控制性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正在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格局已基本稳定。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红线研究评述及框架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成果,探讨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的框架体系,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概念界定—划定方法—管控策略"这三大方面。然而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已有研究较为分散且缺乏关联互动,仍有深入探索的必要性。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范畴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按照"理论—方法—实践"相统一的研究脉络,构建"定性—定量—定位—定策"的四位一体生态保护红线研究框架体系。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强化自然资源监测技术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中的应用、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评价机制、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的运作机理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展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