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政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发优势作用下,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不可分的,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增并且大于劳动的边际收益阶段,财政投资对资本的投入应继续增加。为推动经济加快过渡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财政对资本的投入应集中于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研发投资,提高对研发主体的投入,优化研发主体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尽早进入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发展轨道上来。由于资本深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财政投资适当向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在经济效率和分配公平之间适当折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8年-2010年我国资本、劳动力和内部R&D支出经费以及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对R&D投入、其他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新技术作用周期有限,并在长期内与经济增长呈现相同方向的变化趋势;R&D对资本贡献具有"挤出效应",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阶段有利于资本积累;R&D与劳动要素的关联性小,说明当前我国的R&D主要是资本密集型的。  相似文献   

3.
贵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洛模型,定量分析了贵州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仍属于投入拉动型增长;劳动投入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较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结合2006—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研究我国省域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R&D人员投入、知识存量明显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且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效应;邻近省份的R&D资本存量、R&D人员投入、知识存量对本省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知识存量的作用最大,R&D人员投入的影响次之,R&D资本存量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经济增长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研究中将土地看作与资本、劳动同等的生产要素,基于湖南省13个市州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土地要素对湖南省各市州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要素投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为0.4036,其对湖南省城市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6.93%,且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研究表明资本依然是推动湖南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劳动力的贡献较低,反映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全要素的贡献仅次于资本的贡献。针对相关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测定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内研发投入的现状。然后在构建研究R&D贡献的理论框架下,采用我国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新区内资本投入、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劳动投入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杨凌、乌鲁木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研发投入效率低下,低于惠州、厦门和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发投入产出弹性近10个百分点。资本的高投入仍然是高新区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将是高新区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贵州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计量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目前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借鉴C-D生产函数,选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经济增长的模型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贵州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1999-2012年的数据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再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实证研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湖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劳动力人口、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出从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加快湖南省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环境作为一种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以各省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地区要素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劳动力、实物资本及环境投入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由于尚未满足经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加大实物资本投入,带动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手段;经济发展中位地区,劳动和实物资本投入均能明显拉动经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实物资本投入作用减弱,市场对于创新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是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从实证的角度,以湖南为例,探讨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教育投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得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未摆脱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偏低,亟待通过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包含人力资本要素的C-D生产函数模型,以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北京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平均水平的提高,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劳动力人口数量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则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欠发达县域实际情况,通过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构建欠发达县域生产函数并选取变量,运用安徽省北部地区16个县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对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和产业结构对于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资源禀赋,以及人力资本投资虽然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增长效应为正,但是这种效应比较小;而制度因素对于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最后基于这些实证结论,并针对欠发达县域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欠发达县域经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含技术约束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Harrod的资本产出之间比例关系两个角度构建上海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并通过资本形成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以及就业人口等中间变量数据的预算对“十一五”期间上海不同所有制经济总量及其结构调整态势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8.
谢松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6,16(1):62-64,68
通过运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贵州省1985~2003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贵州省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外商对贵州的直接投资直接促进了贵州省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呈正向变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还比较有限,而且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