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会计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账户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成本会计以及会计史方面.文中对20世纪上半叶德国会计研究中地位显著的账户分类理论、战后通货膨胀期前后的资产负债表主要理论,包括静态理论、以奥根·施玛伦巴赫(Eugen Schmalenbach)为代表的动态理论和以弗里茨·施密特(Fritz Schmidt)为代表的组织理论,以及德国在成本会计研究方面的成就作了简要评介. ,  相似文献   

2.
李华  王大勇 《技术经济》2001,20(5):51-52
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任何社会经济环境变迁都将在会计发展历史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正如13世纪-15世纪欧洲商业的繁荣造就了名的复式记帐原理的产生、19世纪工作革命推动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20世纪经济繁荣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使会计准则对会计的规范逐步完善一样,会计发展的任何成就,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和作用。当人类进入21世纪,会计所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正日新月异,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发展,使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受到很大冲击,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学(是相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汤林闽 《金融评论》2014,(1):94-109
政府资产负债表对于中国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债务风险的应对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均十分重要,但目前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本文通过综合国民账户体系、国外政府财务会计准则、政府财政统计、中国现行政府会计相关制度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等多方面资料,并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体系完整、内涵清晰的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尹德利  刘彤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228-232,238
21世纪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成本会计创新方法——资源消耗会计(RCA),它是由美国的作业成本法和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整合的产物,既反映了当今国际管理会计实务界的强烈需求,也是当代成本会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在资源消耗会计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为资源消耗会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海卫 《经济师》2009,(3):152-154
运用传统会计知识和经验、兼客演绎法和归纳法时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思考,首先演绎成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账户、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六个一体化的理论方面,然后归纳为包涵传统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两个立体化的观念层次,形成了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构架与模式体例,以探索现代企业全部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下的会计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厂长(经理)不理财,等于瞎胡来”。下面就厂长(经理)学点成本核算知识,简易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应知应全”,谈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欲想唤起厂长(经理)的成本意识,以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什么是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19世纪20年代初,经过南北战争洗礼的美国以空前的速度迎来了工业的高涨,使美国的成本会计的研究与发展,一跃为世界依靠地位,相继出版了一批会计成本名著,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型企业趋向联合经营。为了满足各方面对成本资料的需要,促使成本进一步发展,将成本会…  相似文献   

7.
企业成本计量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成本计量模式是嫁接在会计账户系统上的。80年前,会计师和工程师们将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系统结合起来,创立了成本会计方法,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成本计量模式。它的出现大大提高和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质量,推动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形成了有独立理论和方法的会计分支学科———成本会计。  相似文献   

8.
一、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 关于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理论界曾出现过许多的观点,尤其以安东尼教授提出的理论构想最具代表性,因此,我在此就在安东尼教授的观点引导下做一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分析:1.关于会计要素问题。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它把会计对象用会计特有的语言加以表述。另外,它还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项目,会计恒等是描述了各个要素的数量关系,按照安东米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在资本成本会计中,会计恒等式应修改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主体权益”。与此变化相适应,安东尼教授对会计要素及其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单独设置“业主权益”要素。会计要素及其设置数量的多少,主要应该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虽然会计要素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它毕竟是一个综合信息,根据安东你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构想应该单独设置“业主权益”要素取代原来的“净收益”或“全面收益”要素。它在数量等与资产总额与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之间的差额。  相似文献   

9.
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西方会计界(以美国为代表)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形成了两个主要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而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目标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对会计目标的两大理论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 关于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理论界曾出现过许多的观点,尤其以安东尼教授提出的理论构想最具代表性,因此,我在此就在安东尼教授的观点引导下做一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专业会计。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有关总分类账户的统驭下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出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并进行分析和考核。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来自于美国,直到1953年,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G.JStaubus)将会计目标作为其博士学位研究课题的内容,开创了将会计目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先河1960年,一篇题为《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首次谈到会计目标研究的重要性。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出版了《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对会计目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这份说明书,也最早权威性地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由此美国会计理论界开始对会计目标理论研究引起重视,在整个20世纪70、80年代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均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一、利润表的演变回顾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收益表”或“损益计算表”。早在复式簿记形成阶段,就已经出现损益计算账户。意大利在账户分类的问题上曾为现代会计理论做出过重大贡献。18世纪中叶斯卡利把账户分为3类:所有者账户、财产账户和往来账户,其中所有者账户又分为资本账户、损益账户和成本账户。  相似文献   

14.
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成本会计日益成为会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的成本会计存在着还未完全冲破传统的会计观的约束;还未完全实行电算化;成本会计的管理理论还不够先进,但总的来说成本会计有着向电算化、统一化、国际化、管理理论及方法多样化、作业成本法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成本会计这些趋势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注重与我国的国情及企业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还属于鲜有人触及的领域。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系统的局限以及作业基础成本会计对此的改善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还属于鲜有人触及的领域。本文将对成本基础作业会计的理论、计算程序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会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环境会计账户体系的设置要求推进会计账户的“绿色化”,建立绿色资产账户、绿色负债账户、绿色支出账户、绿色收益账户:环境会计报表披露要求推进会计报表的“绿色化”,建立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利润表和绿色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18.
杨强  王学谦  张新亮 《时代经贸》2010,(16):176-176
本文简议了军队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核算账户中增加“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基金”等账户并计入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军队人力资源价值损益,为军队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行搭建了模型。  相似文献   

19.
规制经济学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规制(regulation)由来已久,起源于与人们交换相关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Ekelund,1998)。现代意义的规制是指政府(或规制机构)利用国家强制权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直接的经济、社会控制或干预,其规范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即实现“公共利益”,而实证目标是实现利益集团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由古典类型向现代类型的转变,规制日趋重要,迄今经历规制、放松规制以及再规制与放松规制并存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丰富的规制实践相辅相成,西方学者在规制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大批成就。最初这些成就散见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用经济学标准的供求分析方法来研究规制,并试图将以前的研究成果系统化,规制经济学才逐步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规制经济学逐渐融入主流经济学,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议了军队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核算账户中增加"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基金"等账户并计入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军队人力资源价值损益,为军队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行搭建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