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2006,(17):42-43
刘捷音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借助奥凯的翅膀一飞冲天。从民航官员到第一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的掌舵人,刘捷音是一个拓荒者,更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种种迹象表明,起飞不久的中国民营航空正在遭受第一波考验。虽然目前还有多家民营航空公司正在排队等待民航总局的批准,但与当初飞上蓝天时候的顺利和迅速迥然不同,无论是已经开航还是处于筹备中的民营航空公司,似乎集体拖上了沉重的翅膀,这让人发出疑问:中国民营航空企业的出路在哪里?负面消息不断2005年3月11日,奥凯航空的首架班机从天津起飞,这是中国民用航空领域首家开通航班的民营企业,标志着中国民营航空企业正式踏上航空运输业的大舞台。然而一年半后的今天,奥凯依然难以摆脱亏损的命运。与奥凯同病相怜的是,目前已经开通航班的鹰联…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1日9时45分,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运输企业——奥凯航空有限公司将一架波音737-900客机成功飞上蓝天,正式开通了首次航班(天津-长沙-昆明)。在奥凯航空总裁刘捷音看来,奥凯航空的加入,打破了国有资本垄断中国航空市场50年的格局,这将载人中国民航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4.
弥尔沙  松子 《英才》2005,(4):57-57
企业家将可以进入任何行业,只要这些行业没有被明文禁止进入。从3月1日起,天津机场的旅客将会增加一种新的选择,因为从这天开始天津机场任意售票口都会发售一家新的航空公司——奥凯航空——的机票。而奥凯航空也将成为中国第一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目前,中国已向民营资本和外国私营资本开放了多个战略性行业,之所以会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奥凯航空的客运业务于12月6日停航。根据奥凯航空董事长王均金的说法,这是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奥凯要求暂时停飞的申请。停飞背后,是一场围绕这家民营航空公司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以及股东、管理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纠纷。有消息称,奥凯的多方股东正在就股权问题进行商谈,但截止本报发稿,各当事方均未正面回应该传闻。  相似文献   

6.
重新起飞的奥凯卸掉了很多负担,然而,作为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他们面对的生存环境又改变了多少?这—次,完成“改装”的奥凯能飞多远?它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内首家起飞的民营航空企业奥凯航空宣布,均瑶集团即将入股奥凯.这已经是2004年5月奥凯获准筹建后股权的二次变更.  相似文献   

8.
寂静的天空     
曾经热闹的天空逐渐寂寥。2005年3月5日,奥凯航空有限公司首架航班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飞,投入航线运营。这一事件,被业界认为标志着中国民营航空正式开始腾飞。彼时,除奥凯航空外,鹰联、春秋、华夏等其它民营航空公司也已蓄势待发。自2004年民航局开始接受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起,国内先后有十余家民营企业提出申请,欲设立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9.
民航破垄者     
在石油、电信、铁路、民航四大垄断行业中,民航业的对内开放似乎远远走在了前头。2004年以来,贴着“民营航空”标签的奥凯、鹰联、春秋等6家航空公司先后登堂入室,被罩在了“打破民航垄断”的光环下。  相似文献   

10.
何斌  葛清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5,(12):32-42
在石油、电信、铁路、民航四大垄断行业中,民航业的对内开放似乎远远走在了前头。2004年以来,贴着“民营航空”标签的奥凯、鹰联、春秋等6家航空公司先后登堂入室,被罩在了“打破民航垄断”的光环下。  相似文献   

11.
大田对奥凯的全资收购在让奥凯实现被救赎的同时,也让大田的物流产业链变得更加完善。在经历了一年的痛苦挣扎后,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以下简称奥凯)在大田集团(以下简称大田)的强势介入下完成了被救赎。3月5日,大田董事长王树生正  相似文献   

12.
王瀛  松涛 《英才》2010,(3):80-81
牛年不利。2009年几乎就是民营航空公司集体崩溃的一年。继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停飞,东星航空破产,鹰联航空告别民营身份更名“成都航空”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航作为民营航空公司的老大没有因为经营陷入窘境,却因其掌门人李泽源落马而前途未卜。如今只剩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苦苦支撑着民营航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     
山东交通西向拓展重点建设通往新疆的公路线山东省交通规划将实施“西向”战略,重点建设通往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此战略意在加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省内其他地区及山东省外经济腹地的交通联系,拓展城市群经济辐射范围,增强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东海航空实现货运首航19日凌晨2时47分,东海航空的一架波音737-300F型货机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于4时33分平安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随后返回,往返共装载货物25吨,这意味着这家民营航空公司正式进军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目前东海航空有限公司只在深圳-上海航线上…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6日上午10点,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有限公司开始了它企盼已久的首航,一架空中客车 A320执行了成都-深圳的任务。在此前8天的2005年7月18日一早,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上,另一个民营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首航也取得成功。更早的是2005年3月11日,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的一架波音737-900客机在天津机场成功飞上蓝天。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鹰联航空、春秋航空、奥凯航空成为首批民营航空公司。其中,奥凯航空2009年底被下达“停飞令”,2010年初被从事物流业的大田集团收购。鹰联航空则于2009年被四川航空集团公司重组,改名为成都航空有限公司。而春秋航空则成了仅存的硕果,原汁原味的。  相似文献   

16.
9月6日,随着又一架波音767-300型全货机正式加入机队并投入商业运营,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航空”)机队规模扩充至75架。作为国内运营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顺丰航空在运营的全货机数量占比国内全货机总数已达36%。顺丰航空总裁刘良浩清楚记得,2012年他刚加入顺丰航空时,公司还只有7架窄体全货机。十年间,顺丰航空的机队规模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上层的政策没有松动的迹象,奥凯的资金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第一民营航空”还能坚持坚持多久?  相似文献   

18.
边看边说     
《中国新时代》2006,(10):17-17
换个角度读“外航秘密”应该说2005年是中国民营航空元年,因为三家民营航空公司获批首飞,2006年则是中国航空亏损年——因为航油提价,结果包括东航、南航在内的国内航空公司纷纷陷入窘境,就连唯一盈利的国航都被投资者看淡。贵刊9月号的封面故事《外航中国盛宴》却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就像好多国内乘客更愿意选择价格并不便宜的外航一样,他们主要看中的是外航更人性化的服务。因此对比普遍亏损的国内航空行业,外航公司的制胜之道让人看来尤其显得更为独特,让人颇受启发。确实,国内外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06,(13):62-64
进军货运市场会是民营航空的救命稻草么?很难说,但是看起来会比搞客运机会更大发展中国的“低成本航空”、“廉价航空”,做“中国的美西南”,一年多前, 这些概念曾经充斥于民营航空投资人的大脑中;而如果你现在还拿这些唬人的概念去和民营航空公司的老板们对话, 一定不会营造出什么好的谈话气氛。  相似文献   

20.
民营航空折翅上青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英才》2009,(5):126-127,129,130
面临经济危机的困境,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巨头通过“哭穷叫苦”,分别获得了国家100亿、70亿、30亿的注资,而春秋、奥凯等小航空公司却欲哭无泪、求货无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