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关于哈尔滨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特色重要性以及哈尔滨区别于我国其它城市独有特性的分析,提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定位为构筑冰城夏都的"大气"、营造滨水丽都的"灵气"、展现文化魅力之都的"秀气"、重塑新兴产业之都的"神气",空间发展格局为"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同时,提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宜居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复兴城市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31):237-241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当今世界,正日益彰显出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受到国际国内城市区域竞争的广泛重视。长沙作为中部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其文化竞争力的任务非常紧迫。文章通过长沙文化资源及其产业软实力现状及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打造特色竞争优势提升长沙文化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但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政策与城市发展:欧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经济的变动趋势导致了城市经济的重构 ,欧洲文化经济政策的兴起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地方响应。本文首先概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并简要描述了欧洲城市文化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发展进程 ,最后总结出文化产业在欧洲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以及在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古城是钦州的特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对钦州城市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高校在历史名人文化发掘和传播方面的优势,提升了钦州市的文化品位,高校为钦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文化资源丰富不代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产业问题,如何把握文化资源的特征、品质和价值。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河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立法和政策引导,构建文化产业人才机制,建立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探索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机制,才能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文化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所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城市内在吸引力的表征。义乌因市场而闻名,曾经以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令人瞩目的辉煌。但是,关于义乌城市文化的认知深度远不及对其经济发展的借鉴与研究,被认为是"文化荒漠"的义乌确实缺乏历史积淀么?笔者试图借助义乌城市建设文脉研究的机会,重新认知义乌的城市特征及文化内涵,还原一个真实、丰厚的义乌,并基于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战略提出空间规划策略,为义乌转型发展和规划创新寻求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市空间重构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快速转型期中所出现的普遍现象,它既表现为自发的空间重组,更表现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而采取的种种主动策略.在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构成一对内在关系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此命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重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体育的本源是城市文化,因此,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可以在各个领域进行资源共享。笔者将其概括为"多元结合"共享模式。该模式以推动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共同发展为目标。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共享追求培养文明市民,提高市民的素质、品味,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城市体育与城市文化中的商业文化共享追求将体育融入到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13):64-66
在特色中国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应探究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实践的特点和趋势,吸收国际景观设计成功经验,更需有自身特色和内涵。风景园林、城市设计的多学科多体系多方法多向度的融会应该以社会实践方式沿袭传统生存艺术文化,探索更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城市的特色景观。这样才能营造真正富有风景文化环境的城市,才能建造具有可持续性生存艺术的城市,才能建设有中国传承、历史文脉的风景园林特色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1.
空间规划策略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竞争力视角对城市空间组织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深入分析,从竞争资源、竞争载体、竞争实践三个方面论证了卓越的城市空间架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都市圈、市域、都市发展区、主城四个层面对南京城市空间影响其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格局进行了总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竞争力为导向,建构了未来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众多案例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及创意产业在空间格局上的需求和特征,并强调城市应当在为创意经济营造空间同时积极创造文化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大事件营销的空间效应:研究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过程营造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环境中,被誉为城市空间增长"发动机"的大事件营销伴随着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开展.在我国社会经济乃至制度的转型过程中,大事件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政府企业化的"空间过程",并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的演变.在对城市大事件营销空间效应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的基础之上,从正反两...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studies on the role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restructuring, city marketing and the related struggles for meaning, there has been a focus on high‐profile architects and iconic architecture. In this article I wish to examine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types as ‘socially signifying devices’, in order to take more everyday buildings and their images into account as well. Using Vienna as a case study, I explore how the commercial office tower is utilized to re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render new urban political‐economic strategies socially meaningful. This is done by examining recent shifts in urban policy, and the means, channels and practices of discursive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local office architecture. Connecting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imaginaries from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y (CPE) with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building types, I argue that economic imaginaries gain in plausibility if they are discursively and visually anchored in urban space. However,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is kind of spatialization of new economic imaginaries is constructed on a selectiv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buildings: the assign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to local office towers is revealed to be only partially true in the case of Vienna.  相似文献   

15.
臧华  陈香 《城市问题》2007,(12):22-27
探讨了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的内涵,从创意产业、文化氛围、城市营销三个方面讨论了文化政策在建设创意城市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在实践中运用文化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规划的功能正从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向政策形成与实施工具的方向转变,城市规划的成果也逐渐由科学蓝图的形式向政策法规的形式转变,随着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影响也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目标引导为主转向市场体制下的以政策控制为主,在规划文本中,以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控制的强制性条文相对于以目标预测和蓝图描绘为主的引导性条文而言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对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两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工作由"目标规划"向"过程规划"转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人口规模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多方案、多角度的预测与校核,并针对现状问题和城市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人口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建议,为科学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布局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是城市为各经济要素的流动、配置、整合所提供的裁体和场所,也是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城市空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寻求空间优化的过程.除资源空间配置的市场机制外,还必须通过科学的空间管治这一有效途径推进城市空间不断优化,使城市成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空间.本文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对城市空间优...  相似文献   

19.
Throughout recent decad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notion of the ‘European city’ within policy formation and academic enquiry. From one perspective, the ideal of the ‘European city’ is presented as a densely developed urban area with a focus on quality public transport and a more balanced social structure. More recently, however, the particular elements of the ‘European city’ associated with pedestrianized public space, urban design and image‐making strategies have become central features of entrepreneurial urban policies throughout Europe. This article undertak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notion of the ‘European city’ in urban change in Dublin since the 1990s. Specifically,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degree to which a wholly positive spin on the urban design and image‐making elements of the ‘European city’ in Dublin has served as a thin veil for the desired transformation of Dublin according to neoliberal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