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存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等都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实践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引起和拉大个人收入差距,对现实的收入差距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本文着重阐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含及性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劳分配是指劳动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体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个人依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二相结合,一是指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并存;二是指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要借助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分清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提出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十六大报告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所以应当把为两种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践中,要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进入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商品生产中劳动的活劳动和生产资料都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国分配制度改革来看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突破性进展 ,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但我们相信 ,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一定会在未来的漫长过程中不断放大地显示出来。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是实现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围绕在性质上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数量上通过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总量中的比例及其发展趋势不会危及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分配理论的发展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相一致的。过去,社会主义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由传统走向现代;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分配模式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向发展;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分配理论的发展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相一致的.过去,社会主义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由传统走向现代;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分配模式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方向发展;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我国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新的突破。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要真正实现按各类生产要素分配的激励作用,则必须完善相应的要素市场。另外,在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进步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收入分配制度,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那么,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对此展开讨论。认为:明确界定生产要素的产权、贯彻公平原则、培养要素市场体系等可以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在分配理论和分配实践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分配,首先是生产资料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性质决定劳动成果的分配性质。分配性质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便成为分配制度。完全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完全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按资分配;生产力不发达国家,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指导与政策规定的理论内涵 ,需要我们就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如何理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以及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提出,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观点是我党在改革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收入分配体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历史必然性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理论探索中,对其依据、关系及实现形式认识仍有分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否定按劳分配,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所有权及其贡献率,不是价值的创造。理论研究必须揭示问题的实质,不能停留在现象形态上。  相似文献   

18.
该通过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分析,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应与按生产要素-资金、资源、人力、技术-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并且还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的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区别,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按生产要素分配,从质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从量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或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所谓按劳分配,分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实质上包含着四个方面含义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上,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按劳分配包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公平与 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