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陈继伟 《辽宁经济》2005,(11):19-19
经济全球化趋势只留给我国企业两条路:要么跨国公司走进来战胜我们,要么我们走出去迎战跨国公司。所以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刻不容缓。在诺基亚、索尼、西门子等跨国巨头加强对中国市场攻势的同时,联想、TCL、华为、中兴、用友、金蝶等中国企业也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国际化正在成为中国企业一个新的竞争重点。  相似文献   

2.
赵伟 《浙江经济》2006,(21):50-52
就中国民营企业迄今为止的国际化发展经历来考察,至少有三点值得特别关注:首先,民营企业制度上的与非制度上的创新,是其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先决条件;其次,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属于企业空间扩展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空间扩展有区际化与国际化之分;再次,现代企业独特的网络发展模式,也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关于企业国际化路径中的渐进论与激进论,以及关于企业竞争压力等等,也有助于解释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其进程。  相似文献   

3.
高诚  杨文杰 《中国经贸》2009,(16):33-34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加快迫切需要来自理论的指导。本文试图从集群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集群理论的研究,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指出企业只有依托集群的优势才能提升其国际化成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化被提上中国企业发展日程之上。在贴牌生产、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战略选择下,如何匹配合适的品牌战略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方法,并通过将国际化战略与品牌战略进行匹配,为国内企业国际化提供借鉴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21世纪走完第一个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不仅是以往被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情况,而是进入了一个“以我为主”的新阶段,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在进入产品国际化、要素国际化(人才、资金、技术)、组织国际化等全面国际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国内轿车产能过剩、发展规模经济等都要求中国的轿车企业能够走出国门。本文试着在定义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基础上,从论述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在分析当前轿车企业国际化现状和存在障碍后,逐步探讨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正确模式,并提出了其进行国际化时"品牌-竞争"战略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从关系网络效应、学习效应、资金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战略联盟的联系效应等5个方面,分析了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中国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外向国际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发现并利用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子越迈越大,逐步升级,但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企业当前的实力水平,要把握国际化的方向,取得跨国经营的成功,以下因素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内零售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零售企业不断成长,能够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球市场进行博弈,开拓自己的国际化业务。文章从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动机和现状出发,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零售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策划(下)●岳兴录〔续上期〕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和对策(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对外投资开办海外企业。1993年的对外投资额33.08亿美元,累计达51.6亿美元,拥有...  相似文献   

11.
王琛  阎海燕 《特区经济》2006,210(7):230-231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市场国际化、业务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国际化战略探索,人才国际化的需求和呼声也变得日益迫切和高涨。本文在明确国际化对人才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国际化的人才管理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从关系网络效应、学习效应、资金效应、技术溢出效应、战略联盟的联系效应等5个方面,分析了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中国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外向国际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发现并利用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外贸企业需要加速培育国际市场营销的意识和能力;以介入国际市场程度为标准,笔者考察了外贸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的四个阶段.并从企业特征、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市场活动等方面做了相应阐述;并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企业价值链、竞争策略、规模经济和经营效率几个角度,阐述了适合中国外贸企业国际化市场营销的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素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国际化的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素质。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家素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当前国际化环境中应当如何改进、发展我国的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15.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尽管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走出去”的素质,但迫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近年来海尔、华为、TCL等一批企业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它们的探索也为中国企业解开国际化模式困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首先讨论了企业国际化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分析框架——企业国际化追赶模型。认为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 ,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变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容、形式和程度都有明显的不同。在经验研究部分 ,作者对 1 1 2家有海外经营业务的制造业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和部分企业的实地考察 ,从海外市场的选择与进入方式、跨国经营动机与竞争优势、企业海外经营中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遵循渐进发展的模式。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 ,学习、合作、创新始终是融为一体的 ,并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大市场,我国的同内市场已是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化成了所有企业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企业国际化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企业国际化要有国际化企业的形象,在股权结构、融资渠道、战略伙伴深层次合作等方面实现国际化,既包括机构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也包括管理国际化、资源配置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王旗 《环球财经》2004,(10):75-76
对于今天的中国家电企业而言,国际化已经不仅仅关乎声誉,而是关乎生存。但中国企业目前国际化时机还不是很成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和新创企业国际化理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但是,以“小红筹”为代表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却另辟蹊径.突出表现是逾越了产品国际化阶段,直接走向资本国际化。从纳税筹划角度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举。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把握其中的规律.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按照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小企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周杨泠  郑准 《中国经贸》2009,(22):53-54
本文认为,网络视角下的国际化理论可能更加符合目前国际环境下企业国际化的实际。但是,对于企业网络发生作用之具体机制的相关研究仍然在继续深化的过程中。于是,为提高对企业网络影响国际化之概念模型的解释能力,我们运用来自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细化,验证了企业外部网络对国际化绩效的正向推动关系,希望对中国国际化企业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