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金融制度缺陷是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重要制约因素。金融二元结构条件下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不受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监测和控制,不能在公开金融统计中直接反映;货币政策多重目标,同时兼顾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尚不完善,其自身的一些缺陷制约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有效性。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金融制度。一方面以内部均衡为目标,真正实现人民币汇率浮动和利率市场化,这是发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市场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了,这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率政策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提升了该工具的重要性。采用月度和季度两种频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比分析了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三大工具对操作目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影响效果最佳,存款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中央银行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起利率主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6.
陈涛  张腾 《青海金融》2016,(4):13-15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这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然后分析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的影响,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被削弱,而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将会增强;货币供给量与社会融资总量等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及相关性下降。最后,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始动因是为了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调整,这与西方国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解决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很大不同。为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改革存款准备金的结构;建立两级准备金制度;降低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赋予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幅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本身所固有制度缺陷是近年来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公开市场业务缺乏必要的物质载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因基础货币失控、超额准备金偏高、流动性过剩效果不明显;再贴现、再贷款有淡出迹象;利率政策受准备金利率的存在和利率的非市场化制约;汇率政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发展完善货币市场,取消准备金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政府变相地向商业银行征收税收。历经美国1863年的《国民银行法》、1935年的《银行法》,准备金制度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保证银行支付清算、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稳定市场利率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以及金融创新活动的潮起,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大幅度下降,准备金制度重要性显著下降,逐步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的辅助性工具。反观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经验看,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经历了应付存款支取和防范挤兑、货币政策重要工具及逐渐退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变过程。自1984年建立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创新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和准备金定向调控模式在促进经济金融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实践和我国准备金调控过程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应继续坚持准备金制度,不断进行准备金操作模式创新,提高准备金制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已出现大众化的趋势,但当前由于司法应对能力的客观不足导致对民众权益保护力度的不够,因而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司法提出了现实需求。面对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司法必须正确处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司法感性与司法理性、法律适用与民意影响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同时要求法官必须外兼"三情"与内修"五化"才能确保公正、安全和最大化地保护社会民众的金融权益。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昌 《金融论坛》2006,(4):59-63
本文使用全部私人市场资本化总量与全部私人信贷总量之比和股票市场资本化总量与存款货币银行信贷总量之比两大指标,来描述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用金融发展总水平这一指标来描述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无论从对23个样本国家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还是从结合金融发展的分析来看,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演变都显示出了股票市场主导的金融市场融资比重增加和银行主导的金融中介融资比重下降的趋势。其中,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由中介为主体到由市场为主体逆转的趋势,和/或者出现了由银行为主导到由股票市场为主导逆转的趋势。作者还提出了这一新趋势对我国金融结构转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建设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河南金融产业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大做强河南金融产业,提升产业整体贡献率,促进河南经济增长,由河南省金融学会、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联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联合举办的"河南金融产业发展论坛"于2007年12月18日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联络办公室、河南省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领导出席并作了主旨演讲,河南保监局、河南证监局、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等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嘉宾演讲.河南省各家金融机构及各市金融学会100多名代表及河南几家主流媒体记者参加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如何推动河南金融产业发展发表了各自观点.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国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末国际上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特别是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增强了人们的金融安全意识,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我国的金融安全。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国内外都存在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引发我国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讨论了国际金融中心成立的条件,考察了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城市一香港、上海、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战略的高度,讨论、评析了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逐步深化,金融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文章以金融开放为视角,将理论界在金融安全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争论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提出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并在金融开放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克服农村金融抑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重要钥匙。本文在分析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与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创新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均有影响,它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增大金融风险,还将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