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造园历来注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一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大要素,可见植物素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意境美,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对我们的风景园林设计有很多的启示.然而在现今的园林设计中,吹捧"洋风、洋腔、洋调",追求"洋树、洋花、洋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本文介绍了做为三大园林体系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着重阐述了如何学习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和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裁.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丈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本文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希望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宁夏镇城(明代银川市旧称)位于古老的引黄灌区宁夏平原的中部,渠湖串联的区域水系为造园带来便利。聚焦于此,通过史料考证和位置复原,再现了镇城主要园林的空间分布,并系统研究其造园特征与园林风格。研究表明,宁夏镇城园林具有湖渠立园、环水塑景、水系多样与意境悠远的特征;园林风格集地域风景、贵族、文人和生产特质于一体,这与历史环境有关。填补了明代西北园林史研究的空白,挖掘了银川地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杨长玉 《城市建设》2010,(3):364-365,367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载。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文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有“无园不石”之说,深受中国造园思想影响的日本园林。对于石头也是喜爱有加,发展出了著名的枯山水石庭。可见置石在中日园林造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中日园林置石手法的不同进行比较,旨在从造园要素和细节入手,分析中日园林的风格和内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汪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02-203
不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植物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配置的手法也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风格。比较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上的异同点,可以在今后的造园过程中取长补短,创造出更优雅更和谐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古典园林设计中对大自然的诠释,对大自然本质美的追求是古往而今园林设计师们争先模仿的。只是现代园林在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上加以提炼与加工,更加富有现代气息和具有张力的设计理念。现代园林代表着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但有心人也会发现,现代园林处处彰显着古典园林对大自然美的表现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不枯竭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学特征:(1)布局有致自然美,如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杭州黄龙洞园林等;(2)造型艺术曲线美,如园林曲径、蛇形河流和各种形状建筑等;(3)韵律结构和谐美,在造型艺术上的巧妙与精致中表现韵律美,给予人美的涵养与陶冶;(4)意境营造神韵美,赋予园林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影响,用"以人为本"作为为园林的意境设计指导思想;园林的整体意境受文人思想影响着重于显而不露、意境无穷;园林植物的种植亦强调其所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平衡、和谐与共生.本文通过奉贤中学总体规划的设计尝试做一种探索,如何创造一个精神的场所,它借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秩序的建筑空间组合与曲折随性的自然空间相互映衬,互为背景,构成一个诗与序、情与理相平衡的和谐校园空间.路易斯.康认为学校的基本原形可推至一棵大树下老师给学生的授业.设计思路由"林"开始,建筑自然的"生长"在这片林中.这个"林"指示一种自然的园林空间和园林精神.  相似文献   

15.
花境作为园林花卉的一种应用形式,以其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能充分发挥各类植物的生态习性、很好体现低碳园林理念的特点,受到我国园林营造者的推崇和广大市民的喜爱,正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掌握园林花境的设计要点和合理选择花境植物是发挥花境景观优势的关键所在。论文在阐明花境的形式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比花境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花境立面、平面、色彩、季相的设计方法并应用古典的"园冶"造园理论阐释了当今园林花境的背景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花境的设计要点、设计程序和植物选择的要求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园林花境的设计与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包含的朴素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在解析<道德经>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中违反生态,过分强调"有为",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从而在生态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当代园林新思潮、园林保健功能区四个方面,给出了<道德经>对建立现代生态型园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中国古典园林是否还适应于现代社会?2、由于生活、生产、社会制度而衍生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都非常重视园林的生态原则.4、"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浙江嘉兴城北杉青闸旁有一自然式山水园林——落帆亭,是江南园林之代表之一,其园内湖石假山掇叠玲珑、怪异、形象,谓之其造园手法中一绝。由于园林空间的局限,重建时根据史料图纸充分利用空间恢复、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园林设计哲学和东方 文化形式的缩影,作为皇家宫苑的典型案例,对诠释传统相度 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以颐和园万寿山山形、昆明湖水势及前 山庭院布局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图像)分析方法,即通过光 绪朝文字史料与园林图景的比对,重点关注山水庭院中的图景 相称,并提取其中所反映的图像符号,解读空间布局的深层文 化内涵。通过探讨相度文化对皇家园林的影响,建构山水庭院 图解基本模式,从而审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体系中天地人“三 才”的相互关系,为古典园林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经>一书以"自然无为"的中心思想,主张顺任事物自身状况自由发展,不以外在强制力量去约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而当代社会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不知不觉中走向误区,陷入了精神"围城".将探讨老子的这一思想主张对于引导当代人类从个体自身、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寻求自我价值的正确取向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