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韦峰  徐维波 《技术经济》2019,35(12):123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庄的选址特色、营造目的、营造特色及园林活动。得出结论:石淙庄是阴化阳出于吏隐和雅集需求的自主营建活动,有着明确的景观原型和心境合一的造园思想,功能布局和景致营造体现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典型特征。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营造及转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杨长玉 《城市建设》2010,(3):364-365,367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载。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文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汪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02-203
不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植物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配置的手法也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风格。比较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植物配置上的异同点,可以在今后的造园过程中取长补短,创造出更优雅更和谐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刘宪  盖学瑞  朱姜 《城市建设》2010,(4):412-412
本文论述了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和作用,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用植物造园是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裁.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丈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对我们的风景园林设计有很多的启示.然而在现今的园林设计中,吹捧"洋风、洋腔、洋调",追求"洋树、洋花、洋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本文介绍了做为三大园林体系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着重阐述了如何学习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和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本文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希望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张安 《技术经济》2019,35(12):117
德国租借时期的青岛园林在中国近代园林中独树一帜,是世界范围的造林典范,是从造林到造园的成功探索,城市层面的建设意义突出。以史志、老照片、规划图与建设状况图等史实为依据,结合现场调研,梳理青岛园林规划,揭示其城市设计、科学生态、林业生产以及经济实用的规划思想。考证出公园、绿地以及林荫道布局在城市重要功能区;这些公园绿地既受到德国近代思潮的影响,又在地域环境中追求自然之美与森林化景观效果。希望理清青岛德国租借时期园林建设的状况,对当前我国城乡园林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造园历来注重植物景观设计,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一并作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大要素,可见植物素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意境美,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嘉兴城北杉青闸旁有一自然式山水园林——落帆亭,是江南园林之代表之一,其园内湖石假山掇叠玲珑、怪异、形象,谓之其造园手法中一绝。由于园林空间的局限,重建时根据史料图纸充分利用空间恢复、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环境中置石的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形式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园林环境中灵壁石布置的风格与特点,并对现代园林灵璧石摆放艺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灵壁石组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灵璧石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灵璧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此,研究灵璧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风格特色、发展趋势,探索灵璧石在现代园林景观环境中的置放艺术的新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灵璧石能够更好的应用于现代因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迷了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功能和作用,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用植物造园是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式古典园林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两枝奇葩。本文介绍了这两种园林艺术形式的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美学思想、绘画及建筑艺术影响下,两者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关园林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殷周的“圃”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30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士大夫大量逃亡江南,他们于乱世颠沛之余,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过着安适闲逸的生活,再现自然美的山水园也发展起来。唐代,风景园林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地私家园林的兴建日趋频繁。两宋时,造园活动更为普遍。叠石造山自汉至唐以土山为主,到宋朝已使用大量石材,构成土石混合的山体。宋徽宗兴艮岳积时六年,建成历史上罕见的大假山,所征湖石破称为“花石纲”。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除了帝王苑囿,江南的私家园林有了进一步发展,官僚地主和富商在园中宴客聚友、读书作画、听戏观剧,园林既有城市中优厚的物质生活,又有幽静雅致的山林景色。  相似文献   

19.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李畅 《技术经济》2020,(10):133
中国古典园林是基于中国农耕文明背景的内生型人 文景观,却在不同历史阶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域外园林的生 成和发展。基于文化传播的视角探索了农耕时代亚洲的地缘扩 散、17—18世纪欧洲的跨域漂积,以及20世纪全球的跨文化 移植3个不同时空阶段的海外中国古典园林传播方式和典型模 式,认为全球化下差异性的文化协同和竞争是中国古典园林持 续演进的外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