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变数极大的市场。这不仅因为中国市场大,发展快,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同时也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在不断走向新的境界。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断从各方面接受新的信息,消费理念因此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上迅速胜出,没有一套好的品牌策略是不行的。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合品牌生存的“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变数极大的市场.这不仅因为中国市场大,发展快,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同时也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在不断走向新的境界.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断从各方面接受新的信息,消费理念因此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上迅速胜出,没有一套好的品牌策略是不行的.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合品牌生存的"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2):79-79
如果简单梳理中国车市众多车企的发展脉络,自主品牌想走出去,国外企业想走进来是一条主线,另一条则更简单,合资在自主,自主在合资。所以,“合资自主品牌”对于业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自主品牌发展中一个新的理念,而中国消费者会不会为合资自主品牌旗下的车型埋单,广汽本田理念S1的市场表现则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品牌命名与时俱进汽车品牌名称是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品牌名称既要反映生产商的价值追求和市场把握,也要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6.
《企业标准化》2008,(4):9-10
面对全球化市场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以及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和注重品牌的消费者,中国市场和企业对品牌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眼下,如何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成功的品牌,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制定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日前,北京匹夫品牌管理集团总裁许喜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中国市场关于品牌的论坛、研修和观点等层出不穷,企业对此也很重视,然而对于进入品牌建设历史并不长的中国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7.
自普利司通将具有百年历史的风驰通作为旗下第二大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后,风驰通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不断布局中实现自我提升以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统管普  相似文献   

8.
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要在现代市场中站住脚,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创建新的品牌。当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拥有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巨大市场容量时,他们面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很可能会采取“一品多牌”战略,创建一些新的品牌满足不同个性化的消费倾向。这样,企业既能提高市场总体份额,控制更大的市场,又能锁定“品牌转换者”。 、碧  相似文献   

9.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市场的感性消费特征为跨国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逐步下降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自然主义的回潮,北美、西欧和日本等成熟市场的营销竞争方式已经逐渐转入价格竞争的旋涡,对高定价的国际名牌的忠诚度正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相对便宜的地方性产品。在美国,通过广告树立品牌的商品的统治地位遭受的侵蚀正达到新的深度。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用简单包装材料包装的低价的、籍籍无名的无商标产品开始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起初,它…  相似文献   

11.
新上任的索尼爱立信中国掌门人在经过两个月的考察之后,似乎看到了比市场排名更为紧迫的问题。“索尼爱立信在中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品牌,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在各大品牌里面,索尼爱立信品牌的认知度和最顶尖的竞争对手还是有一点距离。”  相似文献   

12.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2005,27(5):F0002-F0002
中国,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随着过去25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强大、最不可预测的力量,中国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这个世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商品越来越丰富,企业开始注意到品牌所具有的魔力。90年代期间,中国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策划人,这些人为中国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开辟一个新的认知空间,他们运用设计元素和媒体渠道,在中国市场上创造了一些家喻户晓的品牌,此时,品牌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市场竞争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留平 《经营者》2011,(7):88-93
中国汽车从业者能不能有那种“亮剑”的精神?能不能不断提升品牌技术让消费者满意?能不能使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偏好度不断增加?这是构成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 成为某一行业的代名词,是一个公司最为宝贵也是最具持续竞争力的战略,往往具有第二、第三及以下位置品牌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消费者在有某方面的购买需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行业代名词的品牌;在做最后的购买决策时,消费者往往更偏爱行业代名词的品牌。自己打败自己法则营销的本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领导者要打的是一场防御战,而最好的防御,就是不断淘汰自己不断前进。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角度来看,自己打败自己恰恰能确保公司的长远利益——维持主导市场的权利。因为中国市场已完全融入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之中,各个行业的世界级巨头的加入,本土竞争企业的不断提升,使得每一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趋于白热化。如果你不愿意自己淘汰自己,你的竞争对手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挑战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黄海 《企业文化》2009,(8):13-15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的是在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从而树立个性。胸怀体育精神,把握消费者的脉搏,同时敢于创新,贯之以文化的内涵将品牌核心诉求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6.
北极星品牌的维护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造一个知名品牌实属不易,但维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并非易事。近些年,中国钟表业的一个老品牌─北极星,由于钟表市场供大于求,加上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消费品市场低迷等原因,再加上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北极星品牌的维护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之近些年我国钟表行业中涌现出的一些新品牌,新名牌,新的驰名商标,对北极星这一中国钟表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给商家及消费者造成了北极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令不如昔的印象,因而加强北极星品牌的维护工作对于北极星人来说是一项迫在眉…  相似文献   

17.
梁洋榕 《企业文化》2009,(12):52-52
建立世界级品牌,不是单靠一个企业能够成就的,而要依靠于国家的支持。无论任何时候,如果中国品牌想打入国际市场,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建立起国家的认知优势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产市场》2009,(9):59-59
2009年上半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潮流中,品牌企业作为行业振兴的中流砥柱,引领了市场的发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以品牌赢得市场先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已成为企业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品牌打造是一个水滴石穿的长期过程,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对品牌建  相似文献   

19.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品牌在多个产品类别上都已经成功地打入了各个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然而,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终极挑战,在于能否成功地吸引全球各富裕市场的消费者——包括来自北美、欧洲发达地区及大洋洲经济体的消费者。如果不能赢得这些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跨国家电巨头面对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了三种对峙状态:一是以前没有进入的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二是撤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又开始了新的进入,三是已经进入的品牌正在对自己的产业布局做出新的调整。跨国巨头将用什么方式来经营中国的市场,不仅是他们本身要探讨的长远发展课题,也是国内业界关注的焦点。从巨头的调整看,他们将从六个方面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