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如何从产业层面解释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是否因产业竞争力增强而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针对该问题,文章将2002~2012年BVD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与37个工业行业合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竞争力与海外并购的关系。通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二,资本越密集和规模越大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越强,海外并购规模也越大;第四,国有股份越多的产业并不必然增加海外并购。文章还发现,产业竞争力增强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并购,但在发展中国家并购时,尤其在能源和矿产行业,可能是由产业竞争力以外的"非市场"因素推动。总之,文章从产业层面解释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加深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呈融合发展态势。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要素禀赋差异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中国为例实证研究了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资本和高技能劳动要素数量增加时,企业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而减少出口,而低技能劳动要素丰裕时,企业将选择减少对外直接投资而增加出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时,中国企业更趋向于选择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反之,则倾向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相对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弱,甚至会起到抑制作用,但对滞后一期的出口创造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4.
丛静  张宏 《山东经济》2015,(2):106-111
为了解释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Antràs and Helpman(2004)将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相融合,建立了具有两种投入品和企业异质性的两国模型,研究表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对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资本密集度以及生产率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影响作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研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海外研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对于中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创造和维持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文章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显著促进了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研发能力、政治资源和国际化经验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而组织冗余却对两者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同时,海外研发和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各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在以技术开发为主要动机的制造业和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动机的服务业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企业应当重视海外研发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异质性资源和国际化经验对两者关系的调节影响作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实施海外研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演变模式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企业的出口区位分布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出口聚集的地区同样是对外直接投资聚集的地方,也即出现了企业出口与投资的“区位聚集”现象。本文经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导向性和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U-M)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产业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海外公司案例数量逐年增多。本文首先介绍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系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家电产业、装备工业、能源产业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出发,以产业视角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最后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提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机及产业发展程度不同,海外收购模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早期,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这一阶段,我国企业既没有海外并购的实力也没有这种意识,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此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未真正出现.进入上世纪90 年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孟寒  严兵 《世界经济研究》2020,(4):95-106,M0004
文章以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探究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论表明:第一,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这种促进作用对市场寻求型OFDI更大,集聚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开拓市场,并没有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第二,集聚区内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越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越高,表明地区-行业内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第三,产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作用,并且对民企和中等规模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更大,集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第四,生产率提升是现阶段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作用渠道,中国产业集聚可能存在国内产业转移、国外寻求市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企业信息进行匹配,实证结果发现:行业的资本密集度越高,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资本密集度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在分行业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具有一致性;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实现的。全样本回归结果还显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资本密集度越高、利润率越高、规模越大、年龄越大且具有出口经验,所在行业的外资占比则越低、集中度越高,对外投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雷鹏 《上海经济研究》2012,(6):23-33,50
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进行经济扩张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与行业分布,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双目标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目标,提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渐进性、多元化和动态性的产业选择战略,并具体对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对资源开发型产业、研究与开发型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晓宁 《南方经济》2019,38(2):69-85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关键决策。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匹配基础上的补充数据,实证考察企业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之间的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研究表明:随着企业生产率、资本密集度,以及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关税水平和制度环境的提升,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概率提高;随着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以及东道国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的增大,企业选择绿地投资的概率提高;相比来看,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对各类影响因素更加敏感,在OFDI模式选择中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过程,通常经历“不规则的出口活动(直接出口)——通过代理商出口(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和制造分支”四个阶段。该理论在某种程度弥补了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内在缺陷而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态化,对当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市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企业国际化的其它动因,没有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合理成份,因而也具有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进行经济扩张的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与行业分布,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安全的关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双目标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目标,提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渐进性、多元化和动态性的产业选择战略,并具体对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对资源开发型产业、研究与开发型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职业的技能需求和行业的职业结构数据,构建了行业"沟通密集度"指标,刻画不同行业对沟通和交流的依赖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000-2006年海关数据,对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出口的沟通外溢渠道进行了经验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产业集聚的沟通外部性会显著影响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而且越是依赖沟通和社交的行业,其作用效果越强;其次,沟通外部性的出口效应高度产业化、地区化和专业化;再次,沟通外部性对企业出口的作用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最后,与加工贸易相比,沟通外部性对一般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模式,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构建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从国家、企业、交易这三个不同层面探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17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269个海外并购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因素来自不同层面。具体而言,国家竞争力、营商环境、海外并购经验、管理层能力、账面市值比、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关联属性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海外并购绩效。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良好绩效的取得提供了操作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rwent数据库2014—2020年OLED产业的专利数据,提取269家企业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实证分析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出并检验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网络位置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均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对网络位置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其中,关系强度对接近中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弱于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起步最早的地区.1984年,万向集团得到美国舍勒公司的订单,将万向节出口到美国,成为第一个将产品出口海外的中国民营企业,由此揭开了民营企业以出口为开端的国际化进程.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浙江民营企业也正以其体制机制优势和迅猛发展的势头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浙江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带动了整个浙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截至2010年,中国海外并购已占对外投资总额的41.2%,但失败率却高达49%。其中,经验与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中国企业527个海外收购案例为样本,探讨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相关经验如何影响跨国并购成败以及非相关经验、国有股权和政府层级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相关经验与跨国并购成功率呈"正U型"关系;在非相关经验较少的企业组,相关经验对并购成功率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组并购成功与否更依赖经验;在政府层级方面,中央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受相关经验的负面影响更明显。实证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积累相关经验对并购成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其作用大小受到非相关经验、国有股权以及政府层级的限制;同时,国有股权和国有企业的层级高低也会对并购绩效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区分不同经验以及政府影响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不同机制,这对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跨国并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