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建立了社会网络、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究了社会网络对资源拼凑行为的激发效应以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164家成立时间在8年内的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创企业社会网络的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其资源拼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资源拼凑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丰富的社会网络关系可以激发新创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对现有资源重构和整合的拼凑行为会促进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处于"产业战略转折点"的企业,其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整合和构建关键资源才能转危为安实现持续成长。以资源基础论和战略转折点理论为基础,在"产业战略转折点"背景下,首次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影响企业绩效的4类关键资源——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闲散资源,以及它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构建了关键资源与"产业战略转折点"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谦卑型领导是领导学新兴的研究热点。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双重中介变量,构建以组织合法性为调节变量的效应模型。运用软件SPSS23.0和AMOS20.0进行回归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并实施统计检验,探明组织合法性、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在谦卑领导行为与二次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影响。结果表明: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在谦卑领导行为和二次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在谦卑领导行为与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中,谦卑领导行为对资源共享的正向作用更显著;在二次创业情境下,谦卑领导行为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小微企业成长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关系强度对小微企业的资源获取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关系强度能通过影响资源获取来正向影响小微企业的成长绩效;网络规模正向影响小微企业的资源获取,但与小微企业的成长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员工创新行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并受到员工所拥有资源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员工借助组织嵌入网络获取的异质性资源成为促进创新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组织创新氛围、网络嵌入和员工创新行为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创新氛围各维度中,资源供应、团队协作显著促进员工创新行为,而领导效能影响不显著;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关系嵌入显著正相关,资源供应、团队协作与结构嵌入显著正相关,但领导效能对结构嵌入影响不显著;网络嵌入在资源供应、团队协作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在领导效能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不起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建立高绩效工作系统、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内部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提升企业和员工网络嵌入水平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已经被许多学者验证,由于制造业属性与旅游产业存在差异,对于旅游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影响创新绩效也会有不同。文章以五台山旅游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群中社会关系网络强关系、资源获取能力均与创新绩效呈正向显著相关;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与资源获取能力相关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间关系理论及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知识积累、知识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概念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SPSS、Amos软件对概念框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能力(网络资源拼凑能力、网络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关系交互能力)对知识积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基对知识积累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核心企业对于网络的运行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网络承诺作为维系网络合作的一个重要变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梳理了核心企业领导风格的相关研究,界定了网络承诺的概念内涵,建立了核心企业领导风格、网络承诺与网络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和交易型领导风格对网络承诺有正向影响;网络承诺对网络关系绩效和创新绩效都有积极影响;核心企业交易型领导风格对网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对网络关系绩效有倒U型影响;核心企业变革型领导风格对网络关系绩效有正向影响;对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则没有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Firm survival or reproduction does not occur as a matter of course. Especially under circumstances in which uncertainty and equivocality prevail is firm reproduction potentially problematic. Uncertainty prevails when there is insufficient or inadequate information to assess a situation, equivocality whe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s multiinterpretable. Firm routines, social networks in a firm, and an organization’s identity can explain how a firm reproduces. We offer suggestions as to which of these will contribute to firm reproduc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路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企业规模:社会合理规模与企业的有效性相对应,取决于企业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收益;而企业的现实规模则与特定个体的效率相对应,效率不仅取决于协调收益也与转移收益有关。一般地,企业的决策权为不同人所掌握,就会产生不同的收益转移效应,从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企业形态:(1)不同社会文化伦理中的收益转移效应差异会影响企业规模。一般地,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规模就越合理;而信任度不高的那些社会中,企业规模往往走向两个极端。(2)不同的分配制度中的收益转移效应差异也会影响企业规模。利润分享制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往往为所有员工所分享,从而其规模往往小于泰勒制企业。(3)在工人自治型企业中,由于工人主导了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从而使得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4)中央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极端化的经理管理型企业,经理们所追求的社会收益与企业规模联系在一起,因而这类企业的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igital platforms turn traditional approaches of the firm, which relied on the wage relation to explain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firm and market, upside down and underline the advantages of coordination through organization over coordination through market. This study aims to propose a definition of the firm able to integrate, besides the integrated firm, also hybrid forms such as networks of subcontractor/subcontracting firms as well as atypical forms such as digital platforms. By reactivating the firm-boundary problem, this article suggests putting valorization by labor at the heart of the firm’s decisions concerning integration. It suggests therefore a general definition of the firm as a techno-institutional center of capital valorization, provided that firms make profits by means of the appropriation of labor incorporated into their (productive, structural, intellectual) capital through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y stressing the relation of production between the owners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direct producers, the approach of the firm supported here should allow to cover the different existing models of the firm, from the classical firm to hybrid models, around which the boundary debate has revolved, to digital platform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ehaviours of a profit‐maximizing firm and a labour‐managed profit‐per‐worker‐maximizing firm in a two‐stage quantity‐setting model with a wage‐rise contract as a strategic commitment. The paper then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a unique equilibrium that coincides with the Stackelberg solution where the profit‐maximizing firm is the leader and the labour‐managed firm is the follower.  相似文献   

15.
企业边界变迁的产业组织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财经科学》2007,(4):88-95
交易成本理论从成本角度分析企业边界形成与变迁,企业能力理论则采用比较利益的方法从收入角度分析.短期中,如果企业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交易成本降低,位于价值链中上下游的企业将趋于专业化生产;如果企业能力均匀分布,交易成本降低,对专业化生产没有影响.长期中,企业能力、交易成本、企业边界形成互动循环的演化机制,并且在竞争过程中实现自然选择,引起产业组织演化.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以所有权和控制权为两维对家族企业做了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并把研究对象界定在拥有高控制权的家族式企业。通过将家族式治理和公司理财分析范式结合分析,家族式治理中的网络式组织结构、封闭式的股权结构和作为家族意愿体现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对家族企业理财行为产生影响。家族式治理对公司理财行为产生正面影响,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家族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家族式理财必须进行变革:非家族化的理财方式变革,家族规则与现代市场游戏规则的融合,引入有效专家理财制度,以及对家族式理财的扬弃。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异质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对外转移能力和转移规律:大中型企业充当着区域产业转移的主导和先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通过对东部与中部的产业转移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中部的大、中型企业数的增长确实受到东部大、中型企业数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显著影响,但对中部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仍是小型企业,这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转移带来的引致效应。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大中型企业的转入促进小型企业的扩张和创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企业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旨在检验R&D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作用机制。来自浙江永康市139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表明,R&D投资对企业绩效各个维度的影响并非一致。具体而言,R&D投资和企业利润呈倒U形关系,而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R&D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通过新产品作为完全中介变量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暗示,对于R&D投资到一定水平的企业,再增加R&D投资需要谨慎决策。此外,除了产品创新,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创新其他渠道,并努力发挥多种渠道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动态关系需要深入洞察,以便为企业提升知识吸收能力提供指导。因此,提出“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影响的理论框架,建立反映二者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ism PLE工具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呈指数型增长特征;“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有递增的边际贡献。随着互动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大。“服务中介-企业”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的作用存在“临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李庆华 《技术经济》2007,26(2):70-73
经济学关于企业性质的研究侧重于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然而,管理学更为关注的问题包括两方面:第一,企业为什么能够持续存在-由此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价值活动观;二是核心能力观。第二,企业为什么必须存在-现有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企业是价值创造的有机系统;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企业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