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7—201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总贸易核算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进行分解,并从国外增加值的来源、流出以及出口占比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对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质量提升明显;生产依赖方面,对发达国家依赖度较高,对东盟和资源型国家依赖度上涨明显,细分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存在依赖国家过于集中现象;需求依赖方面,出口美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度最高,且呈现上涨趋势,出口东盟等新兴国家依赖度也在上涨,细分产业中同样如此;出口对外依存度下降明显,高附加值产业更为显著;综合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外增加值明显向美国和地缘位置优越的国家集中,且有强化趋势。中国应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力度,多元化装备制造业进口来源,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新格局,通过高质量进出口补短铸长,推动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2.
周昕 《亚太经济》2013,(3):105-111
本文采用全世界范围内40个经济体作为总体样本,9个东亚经济体作为东亚区域性样本,并将总体样本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组样本,分别对其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零部件进口仍然具有区域性特征,零部件出口则更趋于全球化。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从收入等级来看,区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零部件进口方面。生产者服务进口则大大降低了中国与该收入等级零部件贸易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分析认为,中国零部件贸易的区域分布变化源于中国的加工贸易升级以及东亚生产网络的技术结构演变。由于生产者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未来中国的产品内分工将更加趋于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中韩建交20年来,经济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贸易贡献度指数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韩国的依赖度,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要高于进口依赖。分析中韩产业间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对华优势产业占中韩总贸易额的比重明显高于中国优势产业所占的比重,中韩经济合作依然是以垂直互补关系为主,这不仅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是因为韩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主导着中韩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应该继续深化双边和区域性合作,一方面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加快自贸区建设等方式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开发合作,打造新的合作亮点和增长点,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网络分析视角,利用区域贸易协定(RTA)文本量化数据构建了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并基于2010~2019年53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研究了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对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国网络中心地位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其数字服务出口。进一步分析发现,网络中心地位对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并未在当年充分体现,具有一定时滞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南-南贸易与南-北贸易受网络地位提升影响较大,而北-北贸易与北-南贸易受到的影响较弱;节点国网络地位的提升主要促进了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管理、咨询等)以及知识产权服务这些知识要素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出口;同时,由网络形成的“朋友圈”效应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出口。机制分析发现,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主要通过制度改善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了数字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5.
刘钻石  张娟 《亚太经济》2015,(6):103-110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巨大的贸易差额也同时存在,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对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做出评估,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1)中美贸易关系的不平衡问题;(2)中美贸易关系的互相依赖与互补性;(3)外国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逆差之间的关系;(4)关于缓解双边紧张贸易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服务经济的非实体化特征,利用2007~2020年的OECD双边服务贸易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数据库,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服务贸易网络对服务企业OFDI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贸易网络对服务企业OFDI决策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贸易网络中心度较高的服务企业可以有效地运用信息优势整合服务要素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降低信息壁垒克服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外来者劣势”,因此,服务质量提升及信息壁垒降低是服务贸易网络作用于OFDI的有效途径;区分贸易方向和投资模式发现,由于服务外包主要通过进口实现,而不同投资模式的服务企业对当地市场信息的依赖度存在显著差别,因此,进口网络对服务企业OFDI的影响显著大于出口网络,且服务贸易网络对绿地投资的影响显著大于跨国并购。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效率及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均有利于增强服务贸易网络对服务企业OFDI的边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OECD八个国家1980—2004年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总值的数据,根据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运用FMOLS和DOLS协整估计方法研究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长期来看,服务贸易进口对于服务业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影响,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丝绸自古就是制衣原料,而棉花作为新兴制衣原料在明代才得以广泛普及。至清代,棉花通过广东出口至欧洲。乾隆年间,棉花从原来的出口状态变成依赖从海外进口。时任云贵总督并通晓广州贸易状况的李侍尧得知缅甸盛产棉花,且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船从印度等地把大量棉花进口至广东,故建议禁止从这些地方进口棉花。清政府为此采取了禁止通过广州从国外进口棉花的措施,但棉花还是会从印度进口,并持续稳定地占据广州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以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为基础,运用WWZ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出口增加值进行解构,并基于增加值构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国别依赖度等指标,评估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真实状况。评估结果表明:从竞争力看,中国医药制造业出口处于比较劣势;从国内增加值率看,呈“V”形演进态势;从影响力看,中国对下游影响度小于对上游的依赖度;从国别依赖看,中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度、上游依赖度最高,但呈逐年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5,(94):1-13
在农业贸易自由化日益扩大、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继续坚持既定的粮食安全战略,立足国内生产,适当进口国外粮食。同时,要选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积极促进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战略出发点;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议近期采取的关键政策措施: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防范和消除农产品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14.
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具有紧密的贸易联系,高技术产品是中国与该区域国家的重要贸易产品。使用UNcomtrade2017年数据,应用贸易网络分析方法,从入度、中介中心性、紧密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四个指标,分析了各国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网络特征。结果表明以不同指标衡量的中国、新加坡两国在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中两国是其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而中国是其余国家高技术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微观需求理论出发,构建中国进出口需求的非结构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1995年1月至2008年8月进出口分贸易方式数据对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估计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理论结论不同,加工贸易进口的世界收入弹性为负,而加工贸易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一般贸易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为正的同时一般贸易出口的价格弹性也为正;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净出口减少,世界收入波动时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吴凤娇  陈蓉 《亚太经济》2022,(1):142-149
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出口增值能力指数比较测度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构建上游依赖度和下游依赖度指标实证评估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于中国大陆。同时,中国大陆生产性服务业对台湾地区偏向于上游依赖,而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大陆偏向于下游依赖。未来,两岸应重点加强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日实施,探索构建以大陆市场为核心的国家价值链。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的写作动机直接来源于 Baldwin和 Mazumdar关于贸易与增长关系的争论。通过将贸易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结合 ,Baldwin认为只要一个国家参与对外贸易 ,资本积累就会形成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Mazumdar按照其分析方法却得出了与之不同的结论 :一个国家只有出口消费品和进口资本品时 ,资本积累才会形成 ,进而导致经济增长 ,因此 ,贸易能否引致经济增长取决于一国的贸易结构。为了验证 Mazumdar这一假设 ,本文构造一个贸易结构测度指标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 VAR模型估计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 ,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荆艳  李惠子 《中国经贸》2014,(12):34-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需求量逐年攀升,现阶段对石油的依赖更加突出。在经历了贫油到自给和自给到净出口国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了大部分依靠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并且对外进口的依赖度一直处于50%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在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国内对石油大量的消耗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有效长期发展的瓶颈。本文立足于分析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基本格局框架,同时探讨了由此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给予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