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制度型开放高地。本文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从国际资本“引进来”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促进同业竞争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方式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从国内资本“走出去”视角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通过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生产率中等水平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南方地区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这些结论为更高效地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田”功能,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轴国家不断推出制度创新举措,制度创新红利为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对所在省域产生的辐射效应则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对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进口额有正效应,对出口额有负效应。应充分发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开放高地作用,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国家改革重任,对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显著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该结论在工具变量估计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传导机制实现,其中,结构优化效应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红利在政府效率和要素市场配置水平较高的试验区表现更显著。因此,应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创新资源禀赋扩大试验范围,推动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互促的创新激励体制,持续释放全面创新改革的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5.
强化自贸试验区的集成联动效应,对于江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江苏省全面开展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载体的联动创新工作,普遍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有序探索了利益分享机制,持续深化了产业项目合作,制度创新成果实现了双向复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然而,这一过程中,自贸试验区集成联动还面临着产业联动效应有限、政策协同水平不足、平台互动功能不强、人才联动环境不优等内在张力。因此,有必要强化自贸区集成联动效应,推动项目共建、规则对接、平台提升和人才政策创新,促进产业优势全域协同,实现政策赋能全域覆盖,促进开放功能全域联动,助力人才环境全域优化,以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高水平开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厘清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然后以2015-2019年先后分四批次设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其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净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设立城市与未设立城市之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这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城市的地域分布、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显著不同。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创新的引领示范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还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覆盖范围,形成多网络中心节点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制度创新,合理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涵盖的试点城市为依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地区就业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地区整体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机制分析表明,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城市出口增长和企业创业活力,进而提高劳动力需求。拓展分析发现,当地数字经济与电信业务的发展会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就业效应的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就业效应在当地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是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涵盖中国30个省市和34个国家的大型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拓展的Head-Ries指数测算非对称贸易成本,运用结构估计方法首次量化评估了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的消费者福利增进效应。研究发现:综试区设立可以同时提高国内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的福利水平;综试区设立的福利增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单个综试区建设带来的边际福利增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由于低收入人群的农产品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综试区设立对高收入人群的福利提升效应更大。总体上地区贸易壁垒越大,综试区建设的福利效应越高。理论机制上,综试区设立通过贸易份额和投入产出关联两个渠道提高消费者福利。本文研究对优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布局、更好地推动制度型开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2008—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空间相关性,选取3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创新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322,中西部地区明显偏低,经济创新发展和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不高是其主要原因。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②全国两阶段创新势力均明显偏低,东部地区省份两阶段创新指数、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值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而中西部省份至少在某一阶段绩效损失显著;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阶段创新指数呈U型曲线关系,成果转化阶段创新势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支持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指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省域平衡面板数据,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评估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进一步利用2011年1月-2019年6月共102个月的省域样本数据,考察了四川自贸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在自贸区设立前的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四川 自贸区设立显著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四川地区的实际GDP平均每季度增加129.42亿元,季均溢出效应达到1.36%;通过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进出口总额月均提升效应达30.3%,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为此,内陆自贸区建设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经济集聚体.  相似文献   

12.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显著促进经济数量增长,且显著提升经济效率,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改变经济效应代理变量、剔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作用更显著,可能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对政策更敏感;城市等级异质性分析发现,二线至五线城市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效果更显著,可能是二线至五线城市对政策更依赖。(3)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主要通过增加经济集聚、提升物流效率和促进批发零售业发展进而产生经济增长效应。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继续合力建设好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连点成网,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物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技术水平的作用机理,依据2009 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期DID经验验证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支持产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加了企业对先进知识的发现、获取、转化和运用能力,这加强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带动周边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上述结论说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助于企业将先进技术“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且能够促进企业吸收高技能人才,有效运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高长春  朱冲逸 《经济论坛》2023,(11):127-140
智慧城市试点和创新型城市试点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的设立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试点的设立能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对比单试点有更深远的影响;双试点实施的先后顺序不会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科研投入和数字技术创新是双试点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双试点的数字经济效应在东、中部城市更有效。为提升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注重政策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投入和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统筹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畅通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自贸试验区设立,学界对自贸试验区的研究文献层见叠出,尤以其经济效应研究显学。在厘清自贸试验区战略内涵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归纳述评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发现,中国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效应、经济开放效应、结构升级效应三大方面。未来几年,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研究应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中国情境下的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理论模型;二是探索要素和产品流通下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的有效溢出路径;三是探究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溢出的动态研究范式;四是拓展数字经济驱动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溢出的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区界重组的调整能否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区界重组改革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区界重组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界重组改革强度越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程度越高。分样本来看,市辖区合并和街道调整这两种区界重组类型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区界重组政策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有行政区划调整经验的城市中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区界重组主要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和经济集聚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区界重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链条,还为下一阶段运用行政区划工具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①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③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④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13年间28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增长驱动效应,推动了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文化体制改革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制度改革,努力破除传统体制束缚,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公平、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